这首清代张炳坤的诗以苏轼的风格为韵脚,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兄弟的思念。首句“无计还山且少留”流露出诗人无法立即归隐山林的无奈,只能暂时逗留,通过书信传达内心深处的忧虑。接下来,“已将少壮供离别”感慨岁月匆匆,青春已逝,只剩下晚年时光与兄弟共度,计划着钓鱼游赏。
“听夜雨时须对榻”描绘出兄弟间在夜晚对床而谈的温馨画面,而“有垂杨处要登楼”则寓含了对美景的向往和对相聚的渴望。最后两句“羁禽可有归飞意,浩荡惟应趁白鸥”以羁旅之鸟自比,询问兄弟是否也有回归自由的愿望,希望能像白鸥那样自在飞翔,共享天伦之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怀,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