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诸葛莱

三雄未辨谁朱紫,祇有群狙聊作使。

卧龙偃蹇正躬耕,一饱但知藜藿美。

平生习气故难尽,品藻芜菁传锦里。

投醪饮河真有味,置薤留根何足比。

要知茹草可终身,肯作染羹摇食指。

公今啸诺坐堂上,方丈盈前宁少此。

戏持微草调诸伧,笔势滔滔下南纪。

云亭漫吏食不足,几欲送穷烦郁垒。

拔毛蒸瓠当家鹜,漱石枕流徒厉齿。

因公始识武侯鲭,盖地何当似芣苢。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对古代文人生活和理想追求的深刻理解与感慨。首先,诗人通过“三雄未辨谁朱紫,祇有群狙聊作使”两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不确定性比作猴子之间的游戏,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个人在其中的无奈与挣扎。

接着,“卧龙偃蹇正躬耕,一饱但知藜藿美”两句,借用了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朴素生活的欣赏。在这里,藜藿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而“一饱”则强调了满足于基本需求的幸福。

“平生习气故难尽,品藻芜菁传锦里”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习惯难以彻底改变的无奈,同时提到了“锦里”,可能是指成都附近的地区,这里可能暗含了对某种文化或生活方式的怀念或向往。

“投醪饮河真有味,置薤留根何足比”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情趣的独特见解,将饮酒和品尝食物视为真正的乐趣,而将其他事物视为不值一提。

“要知茹草可终身,肯作染羹摇食指”两句,通过对比茹草(即吃草)和染羹(烹饪食物),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态度的坚持,拒绝为了物质享受而牺牲精神上的满足。

“公今啸诺坐堂上,方丈盈前宁少此”两句,转而描述了主人公在官场中的生活状态,虽然物质丰富,但似乎缺少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平静。

“戏持微草调诸伧,笔势滔滔下南纪”两句,表明了诗人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也暗示了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影响。

“云亭漫吏食不足,几欲送穷烦郁垒”两句,可能是在讽刺官僚体制中的一些现象,表达了对官员们生活困顿、精神空虚的同情。

“拔毛蒸瓠当家鹜,漱石枕流徒厉齿”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述,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某些行为的批判,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因公始识武侯鲭,盖地何当似芣苢”两句,可能是在赞美主人公的才华和品格,同时也表达了对诸葛亮(武侯)的敬仰,以及希望主人公能够像芣苢一样,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个人品格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九日雨中对菊忽忽块坐用雨中对花韵三首(其一)

胸中有天游,一室未为迫。

永怀东篱翁,那复有此客。

重阴败佳辰,长雨不为泽。

堆豗对黄华,菜色被臧获。

黄华亦萧条,伴我霜鬓白。

犹能相呴嚅,嫩叶供小摘。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九日雨中对菊忽忽块坐用雨中对花韵三首(其二)

去年蛾眉山,痛饮真得计。

新蟾继秋阳,明洁谢点缀。

今年坐蜗庐,檐溜落空砌。

花开信多雨,会少苦分袂。

茫茫大块间,游子况无蒂。

百年能几何,行复惊改岁。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九日雨中对菊忽忽块坐用雨中对花韵三首(其三)

危心如危弦,未断先凛凛。

风庭忽知秋,中夜不安枕。

力行无远涂,积缕成重锦。

男儿未盖棺,雅志安得寝。

荣衰非所念,身世固已审。

亦复羡久生,聊为老篯饮。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卞山信至三首(其一)

公昔奉阡陇,二毛不胜簪。

扶杖事耘植,咿唔杂呻吟。

耿耿霜露感,遑遑蓼莪心。

浮云为愁容,鸟兽亦哀音。

徘徊动行路,下比元与任。

宿草今已长,新松郁森森。

尚有五芝秀,荧荧烂如金。

为公赋南陔,凯风吹我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