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的《送罗孟弼(其二)》中的一节,通过独特的对话形式,展现了禅宗的精髓和诗人对禅悟的独特见解。
“君到吴山莫问禅”,诗人首先以一种轻松而引人入胜的方式邀请友人前往吴山,但同时也暗示了在寻求禅悟的过程中,不应过于执着于形式化的问答或教条式的指导。“禅翁无法与君传”,进一步强调了禅悟的非言语性,即无法通过传统的传授方式来获得,它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体悟和内在的觉醒。
接下来的“若从妙喜觅言句”,则是在提示读者,如果试图从文字、言语或特定的教义中寻找禅悟的线索,可能会陷入误解或表面的理解。“掀倒禅床却悄然”,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真正的禅悟并非外在的行动或言语所能表达,而是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觉醒,是一种超越言语和形式的深刻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对话,巧妙地传达了禅宗追求内在觉悟而非外在知识的哲学思想,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自我觉醒的可能性,而非依赖于传统的教导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