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送柴侍郎》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及对友人的勉励,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仕途的殷切期望。
首联“大将行边净楚氛,多才司马更能文”,开篇即以“大将”与“司马”并提,既点明了友人柴侍郎的身份地位,也暗含对其才能的赞誉。大将镇守边疆,清除边境之患,而多才的司马则能文善武,才华横溢,两相映衬,凸显出柴侍郎的全面才能。
颔联“岑参陇外多传赋,韩愈淮西力赞勋”,运用典故,进一步赞扬柴侍郎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贡献。岑参、韩愈均为唐代著名诗人,分别以边塞诗和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闻名。此联借二人之事,暗示柴侍郎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在政治上亦有卓越表现。
颈联“刁斗三更鸣塞月,旌旗千队拂关云”,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塞景象。刁斗是古代军队中用于报时的器具,三更时分,边塞月色下,刁斗声声,象征着军营的警戒与守卫。旌旗千队,随风飘扬,拂过关隘上的云层,展现出军队的雄壮与气势。
尾联“阵前敌忾功谁最,早致封章玉陛闻”,表达了对柴侍郎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功绩的期待。在战场上,全体将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柴侍郎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功绩尤为突出。诗人希望柴侍郎能够早日将功绩上报朝廷,得到应有的表彰和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身份、才能、经历及未来期望的描绘,既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也蕴含了对友人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