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其三)过淮阴侯钓鱼台兼谒漂母祠

秋客多萧索。看船头、西风淅沥,暮云寥廓。

落日危亭荒草岸,一叶小舟初泊。

倚双桨、清尊孤酌。

欲酹王孙何处问,但汤汤、淮水流如昨。

碑上字,半斑驳。无聊日把渔竿握。

又谁知、渡罂背水,恁多挥霍。

千古封侯人不少,大半风尘流落。

叹今世、人情更恶。

若肯相逢哀一饭,便万金为报犹惭薄。

吾与母,预相约。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清代词作《贺新郎·其三》是俞士彪所写,通过对淮阴侯钓鱼台和漂母祠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词中以"秋客多萧索"起笔,渲染出一种凄凉的秋意,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心境。"西风淅沥,暮云寥廓"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寥氛围。

"落日危亭荒草岸,一叶小舟初泊",描绘了傍晚时分,小舟停靠在荒凉的岸边,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画面,显得孤独而苍凉。词人倚桨独酌,表达了他的孤寂和怀旧情绪,同时借问"欲酹王孙何处问",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

"碑上字,半斑驳",暗示历史的沧桑变迁,淮水依旧滔滔,人事已非,词人对过往英雄的缅怀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对比。

下片转而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无聊日把渔竿握",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无聊和对世事的厌倦。他感叹英雄们的际遇,"千古封侯人不少,大半风尘流落",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炎凉。

最后,词人表达了对漂母的敬仰和对母子之情的珍视,"若肯相逢哀一饭,便万金为报犹惭薄",表达了他对知遇之恩的深深感激。结尾处"吾与母,预相约",则流露出词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亲情的坚守。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个人的身世之感,展现了词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思考。

收录诗词(216)

俞士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其四)送佟梅岑归金陵

风雅今谁好。羡翩翩、才华俊逸,如君绝少。

立志欲寻千古业,赢得一时倾倒。

浑笑杀、轻肥年少。

懒向凤池鸣玉佩,且暂来、湖上閒登眺。

招我辈,共长啸。无端便尔催归棹。

立长亭、江风吹面,斜阳低照。

花满昼船诗满袖,玉盏红醪香绕。

更不羡、遨游瀛岛。

此日唱酬俱少壮,便别离、何必增烦恼。

相忆处,听啼鸟。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东风齐著力.秋杪谒周公庙

市酒难醺,客衣长薄,天气初寒。

閒寻鲁甸,城郭已荒残。

满眼离离禾黍,听不尽、暮鸟秋蝉。

荒原外,灵光古殿,历几千年。木主几沦湮。

问公孙、赤舄治绩谁传。萧条钟鼓,松桧袅寒烟。

费尽当年制作,谁堪睹、囗囗衣冠。

伤情也,临风勒马,泪溅雕鞍。

形式: 词牌: 东风齐著力

鹊桥仙(其一)初至兖州报家大人

黄花老却,丹枫落尽,寒气渐侵衣袂。

秋风病子落天涯,料岂是、亲心得已。

岁华荏苒,故人零落,千古泗桥流水。

荒烟白草兖州城,但日暮、哀笳竞起。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鹊桥仙(其二)客兖州哭马龙伯先生

歌传蒿里,琴亡流水,痛我穷途谁主。

庭前寒月下梧桐,只此景便分今古。

八年道义,千秋契合,肠断音容何处。

茫茫归路二千馀,是昨岁、同君来路。

形式: 词牌: 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