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二)榆

始我种三榆,近在亭之左。

西日待隐蔽,阴成客能坐。

七年长渐高,密叶已交锁。

生钱闻可食,贫者当果蓏。

其一忽憔悴,啮腹缘蚁蜾。

持斧欲伐之,材未中船舵。

藤蔓方附丽,不伐亦自可。

古人无弃物,守圃常用跛。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吴宽的《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二)榆》描绘了诗人对园中榆树的观察和感慨。诗的前四句写榆树初种时的位置和生长情况,随着时间推移,榆树逐渐长大,成为可供乘凉的荫蔽之所。接着,诗人描述了榆树由茂盛到衰败的过程,其中一棵榆树因蚁虫侵害而憔悴,但诗人并未立即砍伐,因为树材还不够大。

"生钱闻可食,贫者当果蓏"表达了榆树实用的一面,即使在贫困时也可作为食物。然而,面对那棵病弱的榆树,诗人决定暂不砍伐,因为树藤还附着在它身上,象征着生命的延续。最后两句引用古人智慧,指出万物皆有价值,即使是看似废弃的榆树,也能通过守望和耐心等待展现出其存在的意义,甚至园丁也会因之受益。

整首诗以榆树为载体,寓言般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资源,以及对事物价值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71)

吴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三)柽

读《诗》识其名,谁谓材无用。

西戎每渡河,此木能载重。

所以人字之,岂在作梁栋。

两株倚东篱,计亦七年种。

相对垂青丝,蓦地来二仲。

形式: 古风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四)枣

荒园乏佳果,枣树八九株。

纂纂争结实,大率如琲珠。

此种味甘脆,南方之所无。

日炙色渐赤,儿童已窥觎。

剥击盈数斗,邻舍或求须。

早知实可食,何须种柽榆。

此木颇耐旱,地宜土不濡。

所以齐鲁间,斩伐充薪刍。

近复得异种,挛拳类人痀。

曲木未可恶,惟天付形躯。

良材却矫揉,不见笏与弧。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五)桧柏

桧柏性相似,安论不同形。

城南久移植,用以护幽亭。

桧也渐生粉,柏兮复垂铃。

幸非两石间,自足全余龄。

古槐虽老大,秋到即凋零。

园空霜雪冷,见此独青青。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记园中草木二十首(其六)槿

南方编短篱,木槿每当路。

北地少为贵,翻编短篱护。

要知一物耳,贵贱以地故。

夏末蕊累累,生意含晓露。

花开亦可观,别种更相妒。

独怜一夕间,颜色已非素。

蕊多固应尔,此理真自悟。

不见萱草花,开落只朝暮。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