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待制视学(其三)

盛府雍容外,轻裘博雅存。

席间闲布帙,铃下昼无喧。

首善隆儒术,诸生接讨论。

马融南郡学,龊龊岂堪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显赫的府邸之外,文雅之风依然留存。
宴席之间,书籍随意摆放,午后的宁静无扰。
这里推崇儒家学术,学子们热烈讨论学术问题。
像马融这样的学者,在南郡的学府中,狭窄的境遇难以言表。

注释

盛府:显赫的府邸。
雍容:气派、华贵。
轻裘:轻便的皮衣,象征文雅。
博雅:广博且雅致。
席间:宴席上。
布帙:书籍卷轴。
铃下:指官署或学府,铃声代指管理者。
昼无喧:白天没有喧闹。
首善:最好的,首屈一指的。
隆:推崇,重视。
儒术:儒家学术。
诸生:众多学生。
接讨论:互相交流讨论。
马融:东汉著名学者。
南郡学:南郡的学府。
龊龊:狭隘,局促。
岂:怎么,怎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士人聚集于书院之中的温文尔雅的场景。诗中通过对环境和人物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学者们讨论学问、探索知识的热情与专注。

"盛府雍容外,轻裘博雅存。" 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勾勒出一幅书院之外的宁静画面,"盛府"指的是书院或学府,"雍容"形容其气势不凡,而"轻裘"则暗示了春日温暖的气候。"博雅存"表明这里藏书丰富,彰显出对知识的尊重与收藏。

"席间闲布帙,铃下昼无喧。" 描述学者们在座位上安静地展开经卷研读,"铃下"指的是马铃声,通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但这里却是"昼无喧",表明尽管白日已久,却因专注于学习而几乎没有喧闹的声音。

"首善隆儒术,诸生接讨论。" 这两句则直接点出了书院的主要活动,即推崇儒家学说,学生们聚集一堂,进行热烈的讨论。

最后两句"马融南郡学,龊龊岂堪言。" 中的"马融"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注释《孝经》闻名,而"南郡学"则可能指的是书院所在地或某一特定的学派。"龊龊"形容声音轻柔而不失庄重,表明讨论之声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深度和严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描写与人物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学问探求的执着与热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书院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元均

君为儒者岂知兵,何事欣随璧马行。

裴度樽前坐韩愈,赵成帐下立荀卿。

御戎谁道全无策,对垒宁妨下一枰。

须信乾坤养不肖,年三十七卧柴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孔中丞

谏署峥嵘有旧名,侯藩偃息政方成。

张纲昨日弹梁冀,文帝今朝召贾生。

古节未惭台柏直,仙风应对简霜清。

人言贱子叨知己,试把尘冠一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沛县梁子高

南海怒蛟三尺角,埋藏水底叹吟呻。

明时直道难干禄,白首躬耕力养亲。

醉读兵韬斗龙豹,闲抽宝剑舞星辰。

茅斋东是留侯庙,定有英灵还往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叔文

几年持笔事征西,未省樽前略展眉。

草檄朝慵腕劳脱,论兵夜苦舌疮痍。

报君自说心如石,忧国人言鬓欲丝。

若纪成功镂金板,能文韩愈自相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