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学谕赴江西陈漕之招

篱边无菊可清尊,又见行人别我门。

随意一杯非畅饮,徒知九日欲何言。

寒烟淮塞干戈满,野路江村鸟雀喧。

滕阁迥临云雨上,好依英簜说丘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送何学谕赴江西陈漕之招》。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以及对友人即将前往之地的感慨。

首联“篱边无菊可清尊,又见行人别我门。”以“篱边无菊”暗示秋意渐浓,菊花未开,而“行人别我门”则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场景。菊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离别,此处通过“无菊”与“行人别”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颔联“随意一杯非畅饮,徒知九日欲何言。”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送别之际,诗人只能借酒浇愁,但“随意一杯”并非真正的畅饮,因为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与无奈。“九日”指的是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此处暗含对友人此行的担忧与祝福。

颈联“寒烟淮塞干戈满,野路江村鸟雀喧。”转而描写友人即将前往的江西陈漕之地。通过“寒烟”、“干戈满”等词,描绘了一幅战乱不息、环境恶劣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身处险境的忧虑。同时,“野路江村鸟雀喧”则以生机勃勃的景象反衬出战争的残酷,也暗示了友人此行虽艰难,但仍有希望与生机。

尾联“滕阁迥临云雨上,好依英簜说丘园。”以滕阁为喻,滕阁位于高处,云雨之上,象征着友人将前往的地方虽然遥远且充满挑战,但也有其独特的风景与价值。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期待,希望友人在新的环境中能够有所作为,如同滕阁一样,成为一方的英簜,讲述自己的故事与成就。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子寿从金陵之招

白下长干亦旧游,十年重到喜依刘。

幕中筹策无非事,江左衣冠有胜流。

满路梅花春信动,一篙波影颂声浮。

从来知己何难易,赢得荣名尚黑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推官摄邑铅山

准拟新凉共酒卮,溪山到处少清诗。

何年结社得如此,比日登楼已可知。

制邑且分莲幕去,鸣琴应负锦囊随。

鹅湖石井青枫峡,又近渊明把菊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吴推官权永丰

乾封摇落西风起,忽忆故人何处诗。

白发居头空自笑,青山到眼望都疑。

寻常莲幕知难近,邂逅弦歌岂易为。

若见赵舒烦问讯,晚禾方得雨垂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徐和卿潘文叔溪楼夜饮因送之永丰

良天佳月共中秋,绿水青山一倚楼。

今古情怀只如此,几多杯酒可销愁。

得随撰杖平生愿,又向乾封数日留。

湖海交游难定准,眼明烟鸟下沧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