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题泽翁梅轴后

今岁腊前,苦无多寒色、梅花先白。

可惜横斜清浅处,谁访孤山仙客。

玉勒寻芳,金尊护冷,定与心期隔。

夜阑人悄,可无一段春月。

怕它香已飘零,罗浮梦断,不与东君接。

买得鹅湖千幅绢,留取天然标格。

树老梢癯,蕊圆须健,不放风骚歇。

花光何处,儿孙声价方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今年腊月之前,很少见到严寒的景象,梅花却早早地绽放了白色。
可惜的是,那梅花虽清雅疏朗,盛开在浅水边,却没有谁能去拜访孤山的仙人。
骑着玉饰的马探寻芬芳,捧着金杯守护寒冷,定然与心中的期待相隔遥远。
深夜静悄悄,是否能有一轮春月陪伴?
我担心它的香气已经消散,如罗浮山的梦境破碎,不再与春天之神相遇。
我买下了鹅湖上千幅画卷,只为留存梅花自然的姿态。
老树枝干瘦削,花朵饱满且花蕊坚韧,不让任何风雅之情稍有停歇。
梅花的光彩消失在何处?子孙们的声誉才刚刚传扬开来。

注释

腊前:腊月之前。
苦无:很难看到。
横斜:梅花的姿态。
孤山:杭州西湖的名胜。
玉勒:装饰有玉石的马勒,代指贵重的马车。
金尊:金制酒杯。
东君:春天之神。
鹅湖:地名,著名的书院所在地。
标格:风格,特色。
梢癯:枝干瘦削。
风骚:指文采风度。
声价:声誉,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酹江月·念奴娇.题泽翁梅轴后》。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梅花的独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今岁腊前,苦无多寒色、梅花先白。" 这两句点出了时序和景色的特殊之处,即今年的腊月(农历十二月)来临得较早,而且天气并不特别寒冷,但梅花却已经开放了,这种情形显示出梅花独有的清高姿态。

"可惜横斜清浅处,谁访孤山仙客。" 诗人感慨于梅花的幽深所在,却鲜有人能够欣赏到这种美丽的景色,这里的“孤山仙客”暗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玉勒寻芳,金尊护冷,定与心期隔。夜阑人悄, 可无一段春月。" 描述了诗人骑着玉制的马驹(玉勒),手持金尊(可能是酒器或其他物品)在清冷的环境中寻找梅花的芳香,但他与心中的理想境界却隔绝开来,夜深人静之时,似乎也难以拥有那一段春天的美好。

"怕它香已飘零,罗浮梦断,不与东君接。买得鹅湖千幅绢,留取天然标格。" 这里的“东君”可能指的是春神,而诗人担忧梅花的香气即将消散,美好的时光如同梦一场无法持久,因此他决定购买大量绢帛,以此来保存自然界中天然美好的印记。

最后几句"树老梢癯,蕊圆须健,不放风骚歇。花光何处,儿孙声价方彻。" 描写了梅花的枝干因年岁增长而显得古拙,但花蕊仍然饱满健康,不让狂野的春风扰乱它们的宁静。而“花光”则是对梅花美丽景象的概括,诗人通过儿孙们的声音和价格的提及,表达了对梅花之美的传承与赞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了早春梅花的魅力,并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和对美好事物永恒性的向往。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游东禅院

曲曲青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

我心自得閒滋味,坐听风口尽日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白水山

高空重素练,界断碧山纹。

雪浪冲天下,风涛带雾分。

乌尖峰顶水,驴迹岭头云。

几欲乘槎访,星河没夕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垂虹亭

长桥千步截江洄,虹影随波綵翠开。

谁与上皇传信息,定从此路入蓬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九月二十日游桃源寺

东溪缭绕黄花国,西崦纵横白酒家。

谁道桃源解迷路,与君平步到烟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