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悲哉行》,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悲伤和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诗中,诗人以"悲哉"起调,将自己的悲情抒发出来,悲从中来,难以抑制,即使轻声低语,泪水也止不住滑落。他将疾风和春阳比喻为无法驱散和改变自己悲痛的力量,暗示内心的坚韧。
接着,诗人借南山松的形象,表达自己不愿屈服于世俗,即使被扭曲成虬龙之形,仍保持向天空挺拔的本性,不愿追求表面的美好。他宁愿像被折断的蕙兰,也不愿改变自己的芬芳,体现出一种坚守自我、宁为玉碎的精神。
诗人感慨万千,指出世人与自己道路不同,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和特长,而他的悲痛并未因时光流逝而减少,反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更加深远。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悲剧情怀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