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凉生遥渚。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

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慵觑。

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

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

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翻译

远方的生计在冷清的水边,菱角承受着霜寒,黄花迎接秋雨的洗礼。
大雁飞过渔村,蟋蟀声中螃蟹屋旁,秋天的路上满是红叶。
世事如烟,两鬓已添白发,遥远的梦境尤其欺瞒孤独的旅人。
凝视远方,只能微笑,默默无言,不愿多看。
在清澈的镜子中,十年的风尘仆仆,使我容颜憔悴。
拿起筷子在青油灯下,提笔在紫色边塞之地,那些旧事难以再提。
阔别已久的故乡山水,连猿鹤和鸥鹭都显得孤寂冷落。
厌倦了漂泊,我决定在船帆和月光中,高歌归去。

注释

遥渚:远方的水边。
绿芰:绿色的菱角。
黄花:黄色的菊花。
雁外:大雁飞过的远处。
蛩边:蟋蟀声旁。
世事:世间的事情。
双鬓:两鬓的头发。
孤旅:孤独的旅人。
倦游:厌倦了游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开篇“凉生遥渚”即设置了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接下来的“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秋天的特有情趣。

诗人随后转入个人感怀,“雁外渔村,蛩边蟹舍”,这里的“雁外渔村”和“蛩边蟹舍”都给人一种孤寂与冷清之感,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接着“绛叶满秋来路”则是对行走在秋日里满是落叶的小径上的体验。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和个人宿愿的深刻感悟。这里的“双鬓”指的是头发两旁的鬓角,是年轻时期的象征,而“孤旅”则是独自旅行者的比喻,充满了对青春易逝与人生寂寞的无奈。

诗中“送望眼,但凭舷微笑,书空无语。慵觑。”一段,通过对眼神、表情和手中的书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这不仅仅是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怀念,更可能暗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力感。

“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这里的“十载征尘”指的是多年的风霜雨雪,而“长把朱颜污”则是在说,即便是美丽如初的容颜,也被岁月所侵蚀。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美好易失的感慨。

接下来的“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则是在说,即便是借助最好的材料和技艺去书写,也无法将过往的往事完美地再现。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记忆与创作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这一句描绘了一种荒凉古老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去友情和誓言的回忆与怀念。这里的“间阔”意味着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绝,“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则是对旧日场景的描绘。

最后,“倦游也,便樯云柁月,浩歌归去。”表达了诗人对于长久旅行的疲惫,以及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这里的“倦游”、“便樯云柁月”都带有一种放松与归属的感觉,而“浩歌归去”则是对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个人宿愿以及生命流逝等主题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5)

冯去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二)

却是后生王介甫,不曾携妓涴东山。

形式: 押[删]韵

句(其一)

茶疏缘睡少。

形式:

句(其一)

饟事十年当结局,襟期千古举同牢。

形式: 押[豪]韵

句(其二)

琴心自误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