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景衡为王经国的生辰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瑞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王经国的祝福与赞美。
首句“试问何时得异材”,以疑问的口吻引出主题,暗含对王经国才能出众的期待与赞赏。接着“斗杓插子近旬来”描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着王经国的生日即将来临,同时也借斗杓指向子时的景象,寓意着新生命的到来或新希望的开始。
“文星已作人间瑞,阳气方从地底回”两句,运用了文星象征才华横溢、阳气回升代表生机勃勃的意象,表达了对王经国才华与生命力的肯定和赞美。文星在古代被视为文才之星,此处比喻王经国的才华如同星辰般耀眼;阳气回升则象征着生命活力的回归,预示着王经国将迎来新的生机与繁荣。
“何有摩挲话铜狄,要看清浅半蓬莱”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对王经国的祝福。摩挲铜狄,可能是指抚摸铜制的雕像或器物,象征着对王经国的亲近与尊重;“要看清浅半蓬莱”则可能寓指在王经国的引领下,人们能够看到更加美好的未来,如同仙境般的蓬莱一般。
最后,“斯民再岁蒙休泽,多少欢声入寿杯”表达了对王经国为民众带来的福祉与快乐的感激之情。斯民,指的是百姓;休泽,即福泽;寿杯,则是庆祝长寿的酒杯。这两句诗强调了王经国不仅在个人层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社会层面为民众带来了福祉,使得人们在庆祝他的生辰之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瑞象的结合,既赞美了王经国的才华与品德,又表达了对他为社会带来福祉的感激之情,是一首充满深情与祝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