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楚为范明伦赋九疑石石吾不及见也读诗可以知其巑岏秀峙之状吾累卞峰石为小寒林兴寄不浅用其韵并及之

峨弁千峰倚天碧,上有修筠材可篴。

月明三弄面巉岩,惊起哀猿啼峭壁。

儿童斲石攒青瑶,寒林萧萧吹堕樵。

坐令结习落幽梦,芒鞋竹杖归路遥。

觉来只影徒相守,哦子清诗笔如口。

眼中何必小玲珑,仿像九疑当户牖。

神丹已失大江漘,谁与安期追后尘。

分天隔日不可到,使我目断苍梧云。

形式: 古风

翻译

峨冠的山峰倚靠碧空,山上生长着修长的竹子,可用作篴笛。
明亮的月光下,山岩间传来三次悠扬的笛声,惊动了哀鸣的猿猴在峭壁上啼叫。
孩子们在砍伐石头,收集青翠的瑶石,寒林中落叶飘零,仿佛被樵夫的歌声吹落。
这情景让人心中禅意顿生,穿着草鞋竹杖,踏上遥远的归途,陷入深沉的梦境。
醒来后只有孤影相伴,吟哦你的清丽诗篇,如同口诵一般。
何必眼界狭隘,眼前的景象足以比作九嶷山的秀美,如同门户窗户。
炼制的神丹已失落于江边,谁能追寻仙人安期那样的足迹。
天各一方,难以触及,只能让我望断苍梧的云烟。

注释

峨弁:形容山峰高耸。
修筠:修长的竹子。
篴:古代的一种竹制吹奏乐器。
巉岩:险峻的岩石。
哀猿:悲鸣的猿猴。
结习:佛教用语,指习气、执着。
芒鞋:草鞋。
九疑: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象征远方或仙境。
大江漘:江边。
安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苍梧云:苍梧山的云雾,象征远方或难以触及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疑山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朋友的思念。诗人通过对山峰、岩石、月光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九疑山的雄伟与险峻,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远情怀。

"峨弁千峰倚天碧"一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展示了九疑山连绵不绝、直达云霄的壮观景色。"月明三弄面巉岩"则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险峻岩石,给人以神秘之感。

诗中还融入了对儿童斲石、寒林萧萧等生动场景的刻画,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力。

"坐令结习落幽梦,芒鞋竹杖归路遥"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是如何与大自然相融合,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九疑山的自然美景,而且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何亨老筑堂里第榜曰安虚盖取司马子微不受外不逐外之说属某赋诗以见意云

幻境如群狙,喜怒眩名实。

怜渠千劫迷,堕此一念失。

世路波涛翻,时事风雨疾。

胡为随物迁,坐此方寸窒。

使君超世姿,轩裳起儒术。

神交赤城仙,妙解穷隐密。

向来心泰然,初不计升黜。

危堂榜新颜,要以名自律。

窗扉敞深明,空华乱初日。

变灭惊须臾,蔽亏隔纤悉。

了知内观融,天光发虚室。

山林猿鹤俦,廊庙鹓鸾匹。

静躁涂或殊,出处心本一。

清都五城开,真仙罗辅弼。

行矣朝紫皇,启沃造前膝。

功名戏剧成,志愿谈笑毕。

它年容买邻,傥不傲蓬荜。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拟古

日月双高悬,朝昏自升沈。

有如转辘轳,引縆环相寻。

而我生其间,所阅几古今。

尔来三十年,又作裘氏吟。

眠饭寄编简,此身疑白蟫。

皇皇走四方,谁是真知音。

语欲离舌本,退缩翻如瘖。

涉世聊尔耳,依阿亦何心。

托质既巳迂,自谓百鍊金。

耻作渭水钩,宁为太阿镡。

用舍安所之,齿发忽已侵。

日月不我留,潸然涕盈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泛舟村落阻风不能少进而菱梢芡觜缭舷上下篙人病之

艇子掠岸行,水瘦不濡尾。

狂飙振疏篷,猎猎鸣两耳。

十篙八九褪,逆势何乃尔。

野芡伺吾间,回梢哆利觜。

亦有芰浮角,一一肆轻鄙。

初欲事幽寻,解缆出疏苇。

乘流觅清浅,濯缨助深喜。

事有大不然,移顷未离咫。

安得望蓬莱,巨舰破潮起。

征帆驾长风,一日三万里。

形式: 古风

夜坐感事

沈沈夜气归,虚堂闭深寂。

孤灯灺馀花,寒霤韵残滴。

酝酿万斛愁,感槩一人敌。

何当弃短檠,阴山叱鸣镝。

形式: 古风 押[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