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厚后弟强甫韵(其一)

老禅和筑退居庵,识路何须待指南。

野叟得年今九九,星翁布算更三三。

有诗入梦撩灵运,无藁藏山愧史谈。

愚智同归一抔土,管他后世传非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翻译

老禅师在山中建起了他的隐居小屋,无需依赖地图也能找到路。
乡野老翁已年近百岁,星相家的推算更是精确无比。
诗作常常进入他的梦境,激发了他的灵感,但他自感无法与史书中的记载相比。
无论智者还是愚者,最终都将化为同一抔尘土,何必在意后世如何评价是非对错。

注释

老禅和:老禅师。
筑:建造。
退居庵:隐居的小屋。
识路:认路。
指南:地图。
野叟:乡野老翁。
九九:近百岁。
星翁:星相家。
布算:推算。
撩:激发。
灵运:灵感。
无藁:无法。
藏山:记载于山(指史书)。
愧:感到惭愧。
愚智:智者愚者。
同归:最终都。
一抔土:同一捧土。
传非聃:评价是非对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禅师退隐山林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人以"识路何须待指南"表达了对自我修养的信心,不需要外界的指引便能辨别方向。这不仅是对禅师内在智慧的肯定,也映射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

"野叟得年今九十九,星翁布算更三三"则是对年龄的隐喻和星象的比兴,通过数字的排列来暗示禅师已经步入晚年,但精神世界依旧繁盛,这里的“三三”可能寓意着某种宇宙秩序或是禅理。

"有诗入梦撩灵运,无藁藏山愧史谈"则展示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诗歌如何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灵动。同时,通过“无藁藏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名的心境,对于那些尘封的历史记载,不再感到羞愧或有所追求。

最后两句"愚智同归一抔土,管他后世传非聃"则是对生与死、智与愚的一种超然看待,无论是智者还是愚人,最终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这里“管他”表达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后世的评价和名声,禅师已经达到一种出世的豁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时间、年龄、诗歌与历史记载的独特思考,展现了一个老禅师在山林中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尘俗的生活状态。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用厚后弟强甫韵(其十二)

懒访半山云顶庵,且撑一叶泛溪南。

花间渐觉同游少,桑下何曾作宿三。

古有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

五千言是家人语,长笑诸家误注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用厚后弟强甫韵(其二)

先皇亲为扁溪庵,奎画煌煌阳世南。

多病安知年望九,归耕何幸岁登三。

新诗有弟聊相属,前事无人与共谈。

作饮中仙殊不恶,何须苦淡学瞿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用厚后弟强甫韵(其十三)

素昧清真与顺庵,偶然爱唱望江南。

世因玉佩轻秦七,天把蓑衣贵谢三。

郢可忧虞成永叹,汉方隆盛勿多谈。

古今大瞻惟蒙叟,不但诬丘又谤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用厚后弟强甫韵(其九)

无住先生独住庵,得朋犹冀自西南。

丹心事国忠无二,白首尊师谊在三。

诗少古风惟近体,学惭实践谩虚谈。

退之未离乎儒者,坐井观天错议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