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偕蒋大荡桨青波涌金之间乘兴直过孤山至六一泉

桥外寒云柳外村,廿年心事此中论。

三更凉月白堕水,十里芰荷香到门。

何处可招和靖鹤,此间应有谪仙魂。

湖山满目谁相饷,扣棹长怀地主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泛舟于湖上的情景,诗人与友人蒋大一同荡桨于涌金湖中,兴致勃勃地直抵孤山,直至六一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寒云、柳树、凉月、芰荷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美的氛围。

首句“桥外寒云柳外村”,以寒云衬托出夜晚的清凉,柳树则勾勒出村落的轮廓,画面感十足。接着,“廿年心事此中论”一句,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在如此美景中畅谈往事的心境,情感深沉而又细腻。

“三更凉月白堕水,十里芰荷香到门”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凉月映照在水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十里芰荷散发的香气飘至门前,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清香所包围,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

“何处可招和靖鹤,此间应有谪仙魂”两句,借用了林和靖(和靖)与李白(谪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与超凡脱俗之人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最后,“湖山满目谁相饷,扣棹长怀地主恩”两句,将目光转向湖山,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地主(即提供舟船的主人)的深深感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夜晚泛舟湖上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尚品格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渡钱唐怀蔡芝山剡中

平沙初捲海潮腾,古思茫茫倚槛增。

满目云山迷剡北,过江灯火作西兴。

几株玉麈挥南渡,一夜银凫走六陵。

不尽兴亡成独吊,扁舟风雪兴谁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初秋苦热步至孤山之阴即用东坡腊日游孤山韵

髯仙昔来明圣湖,雪压云气遥山无。

我今酷暑苦兀坐,散步来听林禽呼。

山人几家无妻孥,丁丁斧声兼笑娱。

方知此间可避暑,蜿蜒细径深林纡。

恨不即此营茅庐,我来与山两不孤。

凉风淅淅岩际竹,生意郁郁涧底蒲。

披莎择石坐良久,不觉赤日当西晡。

湖烟堤树晚萧瑟,点缀一幅倪迂图。

此时忽忆日停午,挥汗魂魄犹蘧蘧。

金精烁天浮云逋,书空咄咄愁追摹。

形式: 古风

桐江舟望

来是深冬去是秋,萧萧风景动羁愁。

一番迎送无情甚,如此飘零得已不。

帆势如鹰掠秋水,涛痕似马挟归舟。

溪山怅好常相待,几日闲踪许暂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晚行

曳杖入松林,不认前溪路。

白云深更深,樵歌在何处。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