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续遣疟鬼》由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疟疾这一疾病的深刻感受与思考。
首联“老天难料倏炎凉,水帝游魂未伏藏”以自然界的变幻莫测起笔,暗示了疟疾的反复无常,如同难以预测的天气变化,同时也暗指疟疾之神(水帝)的游荡不定,难以捉摸。这种形象化的描绘,既表达了对疟疾的无奈,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思考。
颔联“子喜朋俦餍口腹,我愁冰炭置肝肠”运用对比手法,将疟疾带来的痛苦与病人的心理状态鲜明地呈现出来。前句中的“子”和“朋俦”象征着疟疾,它们似乎在欢庆,满足于吞噬病人的身体;后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煎熬,将“冰炭”比喻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形象地描绘了疟疾带给病人的双重折磨——身体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焦虑。
颈联“力持正论明无鬼,醉读离骚祓不祥”揭示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态度与应对策略。他坚持理性思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疾病,反对迷信和鬼神说,同时通过阅读《离骚》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解脱。这里的“祓不祥”意味着通过精神的力量驱除疾病的阴影,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尾联“惟有五穷推不去,主人改事屏车樯”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五穷,古代传说中的五个贫穷之神,这里借指无法摆脱的困境或疾病。诗人感叹,尽管自己努力抗争,但疾病依旧如影随形,无法摆脱。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选择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屏车樯”,即远离可能引发疟疾的环境或因素,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疟疾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还蕴含了对生命、健康、科学与人文关怀的思考,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精神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