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寄题程信叔朝散先坟思成堂归真亭二首(其二)》中的一节,通过哀悼逝者,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世泽从今远”,点明逝者的影响随时间渐行渐远,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变迁。接着,“音容杳莫期”一句,以“音容”代指逝者的音容笑貌,强调了对逝者的记忆与怀念,而“杳莫期”则表达了对逝者再也无法相见的无奈与悲伤。
“桃源春去后,华表鹤归时”两句,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桃源春去,暗喻逝者已离世,华表鹤归,则借用了仙鹤归巢的传说,象征着逝者灵魂的归宿。这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寄托了对逝者的思念与对死后世界的想象。
“月惨烟云晦,风生竹树悲”则是对环境氛围的描写,月色惨淡,烟云遮蔽,风起竹动,树影摇曳,这些景象都充满了哀伤与凄凉,进一步渲染了怀念逝者的悲痛心情。
最后,“登亭还洒涕,千载景丰碑”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登高望远之时,仍然忍不住泪水,感慨逝者虽已千年,但其事迹与精神如同丰碑一般永存人间。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高尚品德与精神追求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音容的怀念、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精神永恒的思考,展现了深沉的哀悼之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