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偶成

东家有子惟读书,萤窗雪案勤何如。

二十年馀来射策,衣冠才入承明庐。

西家有子富珠玉,驰马试剑醉醑醁。

朅来买却袍与笏,须臾直上黄金屋。

眼底车马多如林,榱题数尺深复深。

翻令世上父母心,不重诗书重黄金。

谁知一旦黄金耗,门前零落生芳草。

回头羞睹东家儿,始信从前读书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东西两家之子的不同生活轨迹,深刻揭示了社会对教育与财富的不同态度以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首先,诗中描绘了东家之子勤奋读书的情景,“东家有子惟读书,萤窗雪案勤何如”。他夜以继日地学习,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也坚持不懈,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二十年的努力后,他终于考中进士,步入官场,成为“承明庐”的一员,象征着知识与努力的回报。

接着,西家之子则展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西家有子富珠玉,驰马试剑醉醑醁”。他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通过骑马、比剑和饮酒来寻求乐趣。然而,当他试图购买象征权力的袍与笏时,却迅速攀升至高位,似乎财富能够快速带来权力和地位。

然而,诗的转折点在于对两种生活方式的反思。随着财富的挥霍,西家之子的黄金逐渐耗尽,昔日繁华的门庭变得冷清,甚至长出了芳草,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短暂与易逝。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家之子虽然生活简朴,但他的知识与品德却得到了世人的尊重。

最后,诗人感慨道:“谁知一旦黄金耗,门前零落生芳草。回头羞睹东家儿,始信从前读书好。”这不仅是对西家之子命运的惋惜,也是对东家之子坚持读书价值的认可。诗人在对比中强调了知识与道德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财富是知识和内心的充实,而非外在的物质财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教育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物质主义社会现象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4)

林庭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承示宠和秋怀三作清新雅淡令人披诵殆忘寝食喜幸之馀辄不自揣奉答一首

光景转秋阳,新鸿旧燕忙。

蒹葭含夜雨,兰菊破清霜。

在客空弹指,思家每断肠。

甘泉山下路,閒却竹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饮河院次方寒溪壁间韵

城北寒笳凄,城西凉月低。

吠声隔花犬,惊梦扶桑鸡。

我讶地无步,人言天可梯。

不堪愁绝处,骥子蹶霜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过钓台

羊裘滩上钓,凤诏日边迎。

犹自颠狂态,那堪故旧情。

恢恢天地量,耿耿古今名。

一点客星象,依稀江底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宫词

庭树西风木落时,败荷衰柳共凄其。

含情长锁双眉黛,多病应添两鬓丝。

何处锦鳞堪问信,满阶红叶漫题诗。

幽怀难向傍人说,只有青天皓月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