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甫集二李篆谱书后

斯冰去人远,遗迹搜鳞凤。

炎炎六百言,《尔雅》辞可诵。

千文集逸少,传习世已众。

孰与持兹编,考古极有用。

岂徒窥篆法,小学繫尤重。

先生厉名节,死义事绝痛。

何时手自书,整暇兼飞动。

避俗意殊奇,合污宁足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郑孝胥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尤其是篆书的赞美与敬仰之作。诗人首先提到篆书作品《斯冰去人远,遗迹搜鳞凤》,赞誉其文字深沉而富有历史韵味,仿佛凤凰之羽,引人追溯遥远的过去。接着,他提及《尔雅》中的六百言,强调这些篆书字迹清晰,内容丰富,如同小学课本般易于学习和传承。

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王羲之的千文流传广泛,但篆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对于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小篆(汉字早期的一种形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他表达了对某位先生(可能是指书法家或篆刻家)的期待,希望他能亲手书写篆书,不仅技艺精湛,而且笔势生动,既有避俗的高洁之意,又能寓教于乐。

最后,诗人感慨这种艺术在世俗中被忽视,认为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颂扬和传播。整首诗以对篆书艺术的深情赞美和对传统精神的坚守为主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樊云门踏月之作

酒罢各引去,初月犹在西。

且谈且徐步,馀兴如忘归。

楼台隐星汉,林影纷路歧。

夜色使人幽,幸无车马驰。

谁知道旁客,寥寥皆孑遗。

樊山素斗健,万户比千诗。

左叟能作达,闻歌情稍移。

我亦耽行吟,意行从所之。

海滨聊可避,莫辨望与夷。

清景良易失,追摹记分携。

形式: 古风

樱花

朝日满园春过半,绝艳为云云欲散。

徘徊已倦更淹留,醉梦虽酣难把玩。

微红渐褪旋成晕,浅碧独倾尤有韵。

一年能得几日看,却对半开愁烂漫。

形式: 古风

答陈仁先看花

闭门春晚耐馀寒,强为花枝共倚阑。

深色数丛休恣赏,碧云一树试回看。

已拼酒病华年过,却俟河清笑口难。

行近高楼浑世外,从君寂寞更盘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自海复镇赴崇明过古墓柏林甚茂

海角无山中墓田,如云豆麦欲连天。

斯人毕竟凭何力,卧拥幽林过百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