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过青藤峡口

亭午甘霖过,淋漓遍隰源。

奔流鸣急濑,湿鸟噪荒村。

石耸山撑骨,崖崩树露根。

浓云何处去,薄暮翠岩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经过青藤峡口的景象,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句“亭午甘霖过”,点明时间是正午时分,一场甘甜的雨水刚刚过去,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湿润的基调。接着,“淋漓遍隰源”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在低洼地带尽情流淌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雨水的充沛与广布。

“奔流鸣急濑,湿鸟噪荒村”两句,通过动态的水流与静谧的鸟鸣,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和谐美。奔腾的流水声与鸟儿的啼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雨后的宁静与生机。

“石耸山撑骨,崖崩树露根”则将视角转向山石与树木,通过“石耸”、“山撑骨”、“崖崩”、“树露根”等形象,展现了雨后山川的壮丽与变化。山石挺立,仿佛支撑着整个山脉,而山崖崩塌,裸露出树根,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与生命力。

最后,“浓云何处去,薄暮翠岩屯”两句,以浓云的消散与傍晚时分山岩的翠绿,收束全篇。浓云的消失象征着雨季的结束,而薄暮时分山岩的翠绿,则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充满了希望与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偕友人游剑潭寺西岩晚泊

斜日西岩系钓舻,凉风瑟瑟动菰蒲。

岸痕犹湿潮初落,山色微黄草未枯。

古寺僧归闻犬吠,危桥叟过倩人扶。

篷窗指与朋侪道,一幅荆关小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剑潭晚步,憩庄家书屋

散步幽潭上,岚光夕更佳。

虬松钳堕石,骤水齧崩崖。

树绿门前绕,山青屋后排。

短篱三五掩,折曲入清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芝兰庄夜归

水阔天逾碧,林深月亦低。流奔鱼■战,芦密蟹灯迷。

溪道直还曲,帆风东复西。

咿咿村树里,忽听唱晨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官渡门两傍极似严子陵栖隐处

岸上几家还竹屋,溪边无数钓鱼舟。

俨然七里泷中过,两面青山夹水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