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竹篇三章赠吴孝父

丛丛绿竹,傍渭临淇。中通外直,露箨风枝。

其人虽往,其竹不移。瞻望考兮,悠悠梦思。

丛丛绿竹,植于中林。中林何有,有书有琴。

硕人所处,十亩其阴。思而不见,梦也是寻。

我思绿竹,于焉游傲。清风未泯,明月来照。

厥林维贤,厥笋维孝。匪竹则梦,中心是悼。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以“梦竹”为主题,通过描绘绿竹的形象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以及对竹子坚韧品质的赞美。诗中的“丛丛绿竹”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也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中通外直,露箨风枝”,描绘了竹子内部空心、外部笔直的形态,以及在风雨中依然坚韧不拔的样子,寓意着人格的高洁与坚定。接下来,“其人虽往,其竹不移”,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即使人已离去,但其精神如同竹子一般永存不变。

“瞻望考兮,悠悠梦思”,诗人遥望过去,心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思念,这种思念如同梦境般遥远而深刻。接着,“我思绿竹,于焉游傲”,诗人想象自己在竹林中自由自在地游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自由。

“清风未泯,明月来照”,描绘了竹林在清风明月下的静谧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最后,“厥林维贤,厥笋维孝”,将竹林与贤者、孝子联系起来,进一步强调了竹子所代表的美德和高尚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自然美和高尚品质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命、自然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华阳道中对雪怀诸同寅

迢递华阳尚远征,侵人寒色六花明。

神游姑射银为界,梦入梁园雪作城。

郢曲当年谁绝调,剡舟中夜独含情。

何时借得东风力,吹散同云望太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登白岳

封内神皋北斗坛,上清宫阙出云端。

层崖鸾去箫声远,白昼龙归玉殿寒。

浩荡几人同选胜,阴晴千克此凭栏。

向来何处皈依地,应笑浮生一宰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杨园之鹘六章伤贤者被谗去位也

杨园之鹘,集于丛棘。嗟尔百鸟,胡不深自匿。

君子有行,回车自北。岂不尔援,畏彼谗慝。

杨园之鸮,集于棘丛。嗟尔百鸟,胡不深自容。

君子有行,言归于东。岂不尔留,谗言詾詾。

出宿于郊,饮饯于衢。前有樽酒,傍有骊驹。

送车二辆,徐徐于于。载歌载叠,靡笙靡竽。

班荆道侧,过者踟蹰。送子于河,别子维棘。

畏彼谗慝,为鬼为蜮。载色载笑,尔亲尔昵。

谗言或或,听言墨墨。赠言戛戛,送车轧轧。

念我携手,于焉永隔。子归东吴,庶几善息。

东吴何有,有园有庐,有图有书。

野有桑麻,泽有沮洳。水事樯楫,陆事巾车。

君子至止,胡以不乐胥。

东吴何有,有陵有阿,有陂有沱。

修竹长林,白芷青莎。紫笋包橘,菱芡芰荷。

浆酒鲙炙,其乐孔多。君子至止,胡以不啸歌。

形式: 四言诗

陪祀泰陵

垒嶂巍峨寝殿宽,岁时将事肃登坛。

汉家灯火摇千炬,周室威仪拜百官。

风雨春深阴桧柏,龙舆天远望衣冠。

孝皇遗泽应如海,此夕瞻依意未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