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苏斋师寓斋感赋(其二)

当年诗境是诗坛,多少人来剑铗弹。

恩怨谁堪追侠烈,炎凉何意到儒酸。

五千文字撑肠易,八百孤寒下泪难。

苏米斋中悲寂寞,残编散帙孰重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曹振镛所作的《过苏斋师寓斋感赋》系列中的第二首。诗中,作者以当年苏斋(苏轼与米芾的斋号,泛指文人雅集之地)的氛围为背景,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感慨。

首句“当年诗境是诗坛”,描绘了苏斋曾经是文人墨客聚集,诗才横溢的场所,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气息。接着,“多少人来剑铗弹”形象地展现了文人们以诗剑论道,交流思想的场景。

“恩怨谁堪追侠烈,炎凉何意到儒酸”两句,诗人感慨世事变迁,恩怨情仇难以追寻那些豪放的侠义之风,而文人的清高与世态炎凉之间的落差显得尤为辛酸。“儒酸”一词,既指文人的书生气,也暗示了他们在现实中的困境。

“五千文字撑肠易,八百孤寒下泪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同情,虽然丰富的学问可以聊以自慰,但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文人来说,面对生活的艰辛,情感的宣泄却显得格外艰难。

最后,“苏米斋中悲寂寞,残编散帙孰重刊”以苏斋的寂寥和书籍的散乱,象征着文人精神世界的孤独和作品可能被遗忘的命运,流露出对文人士大夫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苏斋的过去和现状,寄寓了对文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和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收录诗词(6)

曹振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蕖仙将军画卷

芙蓉城主旧时情,石室桃花梦未成。

仙佛至今真不灭,英雄从古愧徒生。

满庭香雨拈金粟,一枕松风听玉笙。

拟约山中同采药,韩康何必为逃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诒晋斋画梅册子

记曾踏雪铜坑路,初月昏黄旧崦西。

醉眼倦开香似海,春风才到玉成蹊。

一枝影杂檀栾好,片石寒生烟霭低。

今日画图重省识,江乡宛转梦凄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铁笛歌

会稽诗老侪虞揭,乐府歌成声激烈。

卷衣甲帐月华凉,照彻寒筒寸迸裂。

传闻缑氏冶师名,范出玲珑土花缬。

季长才调广平心,留响人间肯磨灭。

跌宕词场檀板随,洞庭波阔龙吟咽。

玉山再访草堂空,谁识江南又一铁。

况是仙踪林壑稀,冻云穿破今歇绝。

我朝元音虡业设,乐章曾补工尺缺。

九天不按霓裳声,无人会傍宫墙窃。

此器何来三弄称,冰霜迎面频击节。

合趁天风一擪回,琼花片片飞如雪。

从此柯亭制更精,米家书画船中列。

玉箫金管莫轻吹,输与清商起岩穴。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淮南秋兴(其一)

天末凉风啸九秋,桂香吹落小山头。

淮南有客闻吟树,江北何人独倚楼。

樽酒漫招六从事,剑光欲动五诸侯。

却思牛渚虚高会,画舫银镫梦旧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