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次绮山

溪路荣藤木,行来憩石閒。

风声长在树,云影不离山。

弃世何妨懒,趋人那得閒。

老僧真自在,茅屋不曾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绮山溪边行走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宁静感受。首句“溪路荣藤木”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溪边藤蔓繁茂、树木葱郁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接着,“行来憩石閒”描述了诗人行走间偶然寻得一处岩石休息的情景,暗示了他在自然中的自由与放松。

“风声长在树,云影不离山”两句,通过风声和云影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山林间的动态美,同时也表达了时间流逝的自然规律。风声与云影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流转。

“弃世何妨懒,趋人那得閒”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表达了他宁愿选择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而不愿被外界的纷扰所束缚。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最后,“老僧真自在,茅屋不曾关”将话题转向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老僧的自在生活,与前文的自然景象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栖息的意境。茅屋的“不曾关”,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自由,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满足与独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状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32)

李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野步

旅窗真闷极,晚斋望秋来。

溪水拖烟尾,山峦曝雨腮。

独行歌兴逸,一笑客愁开。

今夜中秋月,谁人送酒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从军行二首(其一)

誓将七尺净胡尘,今日天山又勒铭。

一战尽收回鹘马,长驱直捣老龙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从军行二首(其二)

马上雕弓日夜鸣,生擒冒顿馘中行。

男儿不为封侯印,要为中华扫不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塞下曲

榆关黄叶堕,边士日持竿。

百战惟闻鼓,长驱不解鞍。

风飘笳韵急,霜拂剑光寒。

万里沙场月,闺中夜夜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