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祀

维皇建有极,庚戌值时康。

二气迭敷宣,允若协雨旸。

季秋成物际,报祀礼有常。

扫地事明荐,穹庐列两行。

鼓钟宿在悬,玉帛灿成筐。

陶匏湛醴齐,大登具牛羊。

匪侈礼物丰,贵在诚意将。

今夕乃佳夕,天高露气凉。

微云散晻霭,众星罗纵横。

济济百执事,念兹靡或忘。

金门少焉辟,和鸾鸣声扬。

旂常纷左右,燔燎弥耿光。

宸旒俨祗肃,对越位中央。

八音倡律吕,佾舞节趋跄。

所举靡不修,所及靡不臧。

川岳永流峙,风云倏低昂。

神灵符肸响,鉴假达膻芗。

锡福何简简,降福何穰穰。既灌?雍彻,精诚合一堂。

愿祈亿万年,礿祀及蒸尝。

载歌周颂篇,庸拟被乐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一次隆重的大祀仪式,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扫地事明荐”、“鼓钟宿在悬”、“金门少焉辟”等,生动地刻画了祭祀现场的布置与氛围。

诗的开头“维皇建有极,庚戌值时康”,点明了祭祀的时间与场合,暗示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接着,“二气迭敷宣,允若协雨旸”则表达了天地间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通过“季秋成物际,报祀礼有常”,诗人强调了祭祀活动的规律性和重要性,是对于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尊重与维护。

诗中详细描述了祭祀的仪式过程,包括“扫地事明荐”、“玉帛灿成筐”、“陶匏湛醴齐”等,展现了祭祀物品的准备与摆放,以及“大登具牛羊”的祭品呈现,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虔诚。

“今夕乃佳夕,天高露气凉”描绘了祭祀之夜的宁静与凉爽,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微云散晻霭,众星罗纵横”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仪式的神圣感。

“济济百执事,念兹靡或忘”赞颂了参与祭祀的官员们尽职尽责,没有一丝疏忽。随着“金门少焉辟,和鸾鸣声扬”,仪式达到了高潮,各种乐器齐奏,舞蹈有序进行,展现了祭祀活动的盛大与和谐。

最后,“愿祈亿万年,礿祀及蒸尝”表达了对国家长久繁荣、祭祀活动不断延续的美好祝愿。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祭祀仪式的庄严与神圣,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社会与神灵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追求。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大飨

诸侯谨述职,方伯敬来同。

后世尚斯典,往古有遗风。

维兹献岁始,大钧妙化工。

川泳云飞间,罔不被薰融。

至尊垂衣裳,隽髦蔚景从。

土宇日已广,民物日已丰。

匪文莫附远,匪武孰成功。

不有劝赉美,恩意何由通。

乃命行大飨,礼数极雍雍。

三公相左右,百辟叙西东。

祥飙临宁来,旭日当天红。

佳肴荐修脯,旨酒酌春缸。

舞干何孑孑,击鼓何鼕鼕。

丽曲被朱弦,清磬和考钟。

尊卑同一欢,遭遇靡易逢。

岂惟浃和乐,厚在肃仪容。

自昔周室时,君臣期令终。

颂歌咏凫鹥,锡予赋彤弓。

其庆何绵绵,其音何沨沨。

所以亿万载,慨念思无穷。

小臣奏雅章,稽首对九重。

形式: 古风

别知己

北风吹征帆,飘飘西南驰。

山川聿修阻,霜露忽凄其。

今我远行迈,岂不念岁时。

岁时岂不念,简书良在兹。

翩彼晨飞鸿,翱翔亦何之。

感我同袍友,戚戚怀仳离。

仳离虽可怀,觞酒当载持。

各言崇令德,金石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君子慎所择

君子慎所择,结交当结心。

苟不易所守,忧患实相任。

在昔管鲍氏,友爱殊独深。

意气一见许,乃能轻万金。

桓桓松与柏,托根泰山阴。

玄冬冰霰集,郁郁自成林。

维泽有兰茝,苾芬思可纫。

岂比榛蘖丛,凋瘁易相寻。

所以君子交,愈久愈足钦。

吐词罄肝胆,炯然同照临。

夫何庸俗徒,徇习等浮沈。

兹意邈难写,浩歌弹素琴。

形式: 古风

朝日何曈曈

朝日何曈曈,澄辉丽华屿。

众鸟欣已集,交交互鸣语。

缅怀当来游,旌麾戒炎暑。

楼船渡烟雾,弭节章之渚。

章渚隘卑湿,夕气暝蒸雨。

偃仰凭危阁,何以浣襟宇。

适兹凉飙至,高蝉振鸣羽。

清芬散川原,微澜动浦溆。

谁云披景光,宁不感时序。

独立畅余怀,驰思更延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