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叹其生苦短我心溢满忧伤,我将如何安排人生的归宿?
细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叹其生短促我心涌满忧郁,我人生的归宿将栖落何处?
柔嫩的蜉蝣刚刚破土而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到哪里寻找我人生的归宿?

注释

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貌。
一说整齐干净。
於: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挖穴而出。
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通“税”,止息,住,居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蜉蝣(一种小型甲虫)的形象,以此比喻人的忧愁和劳碌。诗中“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一句,不仅写出了蜉蝣细微的外表,更通过“楚楚”来形容其看似精美却又不免显得有些单薄无力,暗示了人的忧愁心情。接着,“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思念归宿之所在。

第二部分“蜉蝣之翼,采采衣服”继续以蜉蝣的形象来比喻人勤劳地工作,不断地为生活积累和准备。这里,“采采”一词描绘出了蜉蝣忙碌不息的场景,同时也映射出人的辛勤和忧虑。“心之忧矣,于我归息”则是对前述劳作之后渴望得到休息和安宁的心声。

最后,“蜉蝣掘阅,麻衣如雪”中,“掘阅”形象地描述了蜉蝣挖掘穿梭的行为,而“麻衣如雪”则强调了其数量之多,如同冬日里飘落的雪花。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增强了诗中的意象,使读者更加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艰辛和劳碌的描绘。“心之忧矣,于我归说”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把所有的忧愁和思念都寄托在对归宿的向往中。

整首诗通过蜉蝣的形象,展现了人生劳碌与内心忧虑的双重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305)

诗经(先秦)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候人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形式: 四言诗

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形式: 四言诗

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形式: 四言诗

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穫,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

十月穫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