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白云起封中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王封。

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

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

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

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

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在千年的泰山之巅,汉王曾封禅云雾缭绕。
它不显奇特山峰的模样,宁愿保持接触石头的常态。
虽然降雨容易实现,但象征圣德的景象却难以遇见。
它缓缓升入空中,重重叠叠的影子显得依依不舍。
皎洁的光芒并非飘动的白练,而是来自神灵的恩赐,如龙飞天。
它不愿随意移动,任凭东来西往,只随自然之道。

注释

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汉王:古代帝王。
触石容:指山石相接的形态。
为霖:比喻广施恩泽。
表圣:象征圣人或圣德。
冉冉:缓缓升起的样子。
依依:形容物体连续不断。
素光:洁白的光芒。
曳练:像白练一样飘动。
灵贶:神圣的赐予。
从龙:古人认为龙是吉祥之物,此处指神灵。
无心出:无意间出现。
东西任所从:任由东西方向移动。

鉴赏

此诗描绘泰山雄伟景象,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之美与圣洁的追求。首句“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王封”即设定了宏大的画面,泰山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座神山,其巍峨的气势与历史的沉淀共同构成了这座山的非凡之处。"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真率、不加雕琢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泰山之巅的壮丽景观。

"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则是说到雨水虽然容易降临,但要显现圣洁之气却并不容易。这两句强调了自然界中真实与神圣之美的不易可及。接下来的"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描绘出泰山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的壮观,给人以深远和神秘之感。

"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则是形容泰山顶上那纯净无暇的光芒,它不同于世间凡物,而是与神灵相通,宛如龙凤。此处“灵贶”一词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不应有成见,不应受拘束,应当自由探求的态度。这里也隐含着对泰山之旅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解放。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泰山景观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高度的意境。

收录诗词(3)

陈希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宰相。早年因精通道学受到唐玄宗器重,历任秘书少监、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门下侍郎,后兼任崇玄馆大学士,封临颍侯。李适之罢相后,被李林甫举荐为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升任左相,兼兵部尚书,封颍川郡公,又进封许国公。他任相期间,先后依附李林甫、杨国忠,唯唯诺诺,毫无作为,后罢为太子太师。安史之乱爆发后,被俘,并投降叛军,被授为宰相,两京收复后被朝廷赐死。欧阳修、宋祁在编撰《新唐书》时,将其列入《奸臣传》

  • 籍贯:宋州(今河南商丘)
  • 生卒年:?-758年

相关古诗词

嘲庐山道士

啖肉先生欲上升,黄云踏破紫云崩。

龙腰鹤背无多力,传与麻姑借大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罢却儿女戏,放他花木生。

扫地云黏帚,耕山鸟怕牛。

点入旱云千国仰,力浮尘世一毫轻。

形式:

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

暮鸟归巢急,寒牛下陇迟。

算吟千百首,方得两三联。

清时不作登龙客,绿鬓闲梳傍草堂。

形式:

地偏云自起,日暮山更深。

形式: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