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己亥杂诗(其六十七)》,由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黄鹤高楼又挞碎”,以黄鹤楼的破败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暗示曾经辉煌的事物终将消逝,给人以历史沧桑之感。次句“我来无壁可题诗”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无奈与感慨,似乎在说,即使有心留下自己的思考与情感,也找不到合适的载体或时机。
接着,“擎天铁柱终虚语”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历史的支柱比作“擎天铁柱”,但最终却是“虚语”,意味着那些支撑时代前进的力量,最终不过是空谈,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不匹配的无奈。
最后,“空累尚书两鬓丝”一句,通过描述一位老尚书因岁月流逝而两鬓斑白,却未能实现其理想抱负,表达了对那些为理想奋斗却最终徒劳无功的人们的同情与感慨。这里不仅体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奈,也触及了社会变革中个体与时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代进步过程中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