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化龙桥碑

桥以乡名曰万安,篆碑谁作曰溪干。

化龙二字重修得,归鹤千年耐久看。

钩画不凡非世有,精神欲动肯泥蟠。

崇宁石在文尤古,虹笔相辉射斗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题化龙桥碑》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化龙桥”碑刻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厚情感和对艺术美的独特见解。

首联“桥以乡名曰万安,篆碑谁作曰溪干”,开篇点明了地点与主题,一座以“万安”命名的桥梁,其上的篆刻碑文被称作“溪干”。这里不仅提到了桥名与碑名,也暗示了此地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颔联“化龙二字重修得,归鹤千年耐久看”,将桥名“化龙”与桥上碑文的“归鹤”并置,通过“化龙”象征着桥梁的古老与神奇,而“归鹤”则寓意着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沉淀。这两字不仅是桥名的精炼概括,也是对桥上碑文内容的隐喻,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颈联“钩画不凡非世有,精神欲动肯泥蟠”,进一步赞美了碑文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这里的“钩画不凡”是对碑文书法的独特风格与高超技艺的赞誉,“精神欲动”则是对碑文所蕴含的历史故事与文化精神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碑文艺术魅力的深刻感受。

尾联“崇宁石在文尤古,虹笔相辉射斗寒”,以“崇宁石”为背景,强调了碑文的年代之久远与艺术价值的珍贵。同时,“虹笔相辉射斗寒”运用比喻手法,将碑文的光辉比作彩虹,不仅描绘了碑文的美丽,也象征着历史文化的璀璨与永恒,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能照亮人心,传递出温暖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化龙桥碑的细致描绘与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建筑与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美与历史美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周医主簿和后村诗

紫橐埙篪派易推,丹炉芽雪妙谁知。

方因龙得来何处,棘为鸾栖住几时。

见似臞仙清可掬,胜他流辈俗难医。

樗庵有句吾拈出,谒两孤山共和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兴

生涯薄薄仰田畴,破敝犹存晏子裘。

聊向太虚中过活,何曾自已外驰求。

狂吟时有衔杯兴,退省知无障扇羞。

老守残书差得趣,人间别一种风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洗石蒲作

似发青蒲石顶鲜,与奴疏剔换青泉。

莫嫌水部寒贫气,聊结涪翁潇洒缘。

昼永久看云独立,夜寒略对月还眠。

焚香弄镜皆书味,时有新诗入续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罗真隐已化数年曾纠仕五羊病中尝访渠为之求乐曾知其已逝颇有问答曾今为漳倅亲与东庵道老言之

生时句句有玄机,语我因医偶造微。

霞屿已题新窆石,羊城还著旧深衣。

曼卿见说乘骡去,丁令尝闻化鹤归。

葱岭相逢提履者,宋云恐被后人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