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慧山

僧居高处接云霞,村市周遭石径斜。

细细山泉争入涧,双双溪鸟净眠沙。

佛前风动桫椤树,溪上春留踯躅花。

十五年来头渐白,倚栏仍旧一乌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方的《游慧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林景象。诗中以僧居高接云霞开篇,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通过“村市周遭石径斜”一句,展现了山间小道蜿蜒曲折的自然美,引人遐想。

“细细山泉争入涧”描绘了山泉潺潺流动的生动画面,仿佛能听到泉水轻柔的歌唱。“双双溪鸟净眠沙”则以鸟儿的悠闲自得,衬托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这两句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佛前风动桫椤树,溪上春留踯躅花”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林中的禅意与生机。桫椤树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溪边的踯躅花在春光中绽放,增添了几分生命的活力。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十五年来头渐白,倚栏仍旧一乌纱”表达了诗人虽年华老去,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倚靠栏杆,他或许在思考人生、岁月与自然的关系,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平和宁静。

收录诗词(36)

陈方(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迂翁安处斋图

睡起山斋渴思长,呼童煎茗涤枯肠。

软尘落碾龙团绿,活水翻铛蟹眼黄。

耳底雷鸣轻著韵,鼻风过处细闻香。

一瓯洗得双瞳豁,饱玩苕溪云水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华彦清登常州玄妙阁有诗因同韵

地接三吴口,人操众楚音。

树迷晴漠漠,花乱夕森森。

碧是当时血,春非往日心。

翻思当矢石,犹暇惜冠簪。

丞相戈如雪,将军志比金。

仓皇惊破竹,踊跃念披襟。

壤堞仍存旧,高标独峙今。

星河垂绮户,云雾出琪林。

鸟去苍茫阔,帆归迤逦深。

诸天欣共赏,胜地肃同临。

突兀雄连栋,依微隔远岑。

紫霄停广乐,白日閟层阴。

倒影何多美,空歌试一吟。

悠悠江海兴,冉冉市尘侵。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呈王本斋尚书

圣主光先业,王春再至元。

赞襄符妙算,择选副深论。

众悉推耆德,三曾镇大藩。

虎珠秋月避,鸟帜海云翻。

籍籍番禺颂,明明造化恩。

清标非柏府,高秩是薇垣。

煮海民为食,经营古所敦。

于淮邦足赋,浩汗利之源。

弊政思张弛,长材畀轾轩。

光芒分八座,精采送孤鶱。

鼎重千钧小,胶清万丈浑。

龙文须御服,马湩锡壶尊。

香散知心醉,春回到骨温。

冰霜愁左□,风雨命前奔。

灶灶连云起,船船附蚁屯。

绝知忘夙夜,何暇觅饔飧。

昔也东西浙,欢然远近言。

市无忧折阅,人不困牢盆。

公日唯扃户,方时亦在门。

从容尝接语,叹息每销魂。

裋褐□如鬼,传餐首欲髡。

潮乾晴沫白,日淡暮烟昏。

卒戍春鸣析,人家月照樊。

卤成俱井井,地限各村村。

碧海浮天际,黄芽暗竹根。

缅思多彷佛,已阅十寒暄。

识量今逾老,声华晚更尊。

谬知惭骫骳,甚欲写玙璠。

形吊徒萧瑟,心驰正郁烦。

仙花团雪净,江草乱云繁。

早晚招渔艇,丘墟问故园。

抠衣瞻管仲,扫榻寄陈蕃。

袍笏仍图画,山林数记存。

此时鸥与鹭,随意乐乾坤。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送萧天祥为萧山县学官

儒官已在群僚底,南士尤嗟一介微。

目送青冥何漠漠,手循华发尚依依。

匡衡未老颐堪解,阮籍多穷泪可挥。

雁塔近从秋草没,鹗林远傍暮桑飞。

人皆鸡口喧争利,子独鳌头坐失机。

寂寞宫墙悲传舍,荒芜礼乐见深衣。

诸生载酒同题句,贤宰鸣琴共按徽。

绿树云回神禹下,白蘋风起孝娥归。

门当越岭春横□,地接江潮夜撼扉。

定与王郎招爽气,复陪贺监倚斜晖。

登临□转匆匆过,胜绝宁教草草违。

端欲早收榱与桷,祇愁空老故山薇。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