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雨亭作

再过此亭下,森疏真可人。

樊墙俱胜昔,花柳忽如春。

总得林间趣,偏宜物外身。

脩篁轩后出,何啻万竿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春雨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欣赏。首句“再过此亭下,森疏真可人”直接点明了地点,并以“森疏”二字形容亭下的景致,既展现了树木的繁茂,又暗示了环境的清幽,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位可亲的朋友。

接着,“樊墙俱胜昔,花柳忽如春”两句,通过对比昔日与现在的景象,突出了变化之大,仿佛春天突然降临,让花儿绽放,柳树抽芽,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美妙,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深深喜爱。

“总得林间趣,偏宜物外身”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他认为在林间漫步,能够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而这种乐趣,正是远离尘世喧嚣,置身于自然之中才能体会到的。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最后,“脩篁轩后出,何啻万竿新”以竹林作为收尾,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在轩后生长的情景,仿佛是新生的竹笋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这里的“何啻万竿新”,不仅赞叹了竹林的繁盛,也寓意着生命的不断更新和成长,是对自然生命力的一种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雨亭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和谐统一,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227)

康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字:德涵
  • 号:对山
  • 籍贯:陕西武功
  • 生卒年:1475--1540

相关古诗词

陂头

回首双流细,森疏万木长。

绕溪蒲粉落,夹路稻花香。

所向皆殊绝,平看却渺茫。

几时同鄠叟,伐竹构茆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华州逢杨重夫

一自京华别,悠悠十七年。

形容常入梦,笑语竟无缘。

岂忆穷冬日,相逢华岳前。

无能共杯酒,相对益凄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渭南逢杨静修韩秀夫孟望之三君子

诣华情空切,相过意已深。

那知百年里,又此一沾襟。

儿女方粗了,存亡忽见寻。

吾生何日定,对酒若为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赠平田

不见平田子,匆匆已二年。

再聆绝交论,应笑养生篇。

晴日园花细,春风榭柳悬。

不知游乐处,谁是竹林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