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池亭纳凉

朱云衅天汉,金乌朗炎曦。

方夏苦埃郁,言遵芳圃嬉。

息鞅偎南榭,褰裳荫北池。

微凉度鲜飙,浅碧漾寒漪。

短藻翻鳞鬣,閒渚集凫鹥。

流目落翔泳,游心寓篇词。

愿言领幽意,况复酬心知。

坐抚景光寂,还怜车马稀。

消摇极瞻讽,旦昼不知疲。

畴能均凉燠,无为居所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陈氏池亭纳凉的悠闲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特有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

首句“朱云衅天汉,金乌朗炎曦”以朱红色的云彩与金色的太阳,渲染出夏日炽热的氛围。接着,“方夏苦埃郁,言遵芳圃嬉”描述了夏日炎炎,人们渴望寻找清凉之所,于是来到芬芳的花园中嬉戏。

“息鞅偎南榭,褰裳荫北池”描绘了人们在南榭休息,脱下鞋子,脚踏着北池边的草地,享受清凉。接下来的几句“微凉度鲜飙,浅碧漾寒漪”则通过微风和池水的波纹,进一步营造了清凉的感觉。

“短藻翻鳞鬣,閒渚集凫鹥”通过描写水中短小的植物和聚集的水鸟,展现了池塘的生机与宁静。诗人通过“流目落翔泳,游心寓篇词”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释放,思绪随之飘荡。

最后,“愿言领幽意,况复酬心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坐抚景光寂,还怜车马稀”则体现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厌倦,更珍惜这份难得的宁静。“消摇极瞻讽,旦昼不知疲”则表现了诗人在此地流连忘返,时间仿佛静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夏日纳凉的美好体验,以及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夏夜

烦熇厌修晷,延缘迟清宵。

落景不敛暑,馀火夕自骄。

陈床弗能寐,起坐荫繁条。

珍簟无凉思,瑶纨有温飙。

安得凌风翮,万里随飘摇。

银蟾丽皎皎,云幕捲寥寥。

仰睇河汉流,无能挽天瓢。

似闻陇亩欢,夏暵敷良苗。

既洽三农利,奚辞一身焦。

所念肌骨柔,不任寒暑消。

功业未有会,已复朱颜凋。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题忙閒图

驱车遵长坂,回马绝飞梁。

尘头高十丈,有客行趋跄。

白云带松峤,仰睇郁以苍。

中有遗世人,下笑流尘黄。

黄尘与白云,曾不隔流水。

心情一以殊,相去各万里。

形式: 古风

寄陆安甫

吾友陆士龙,瑰姿照瑶璧。

谁令厄世网,老大媚泉石。

海滨郁相望,无由慰乖隔。

萧然点笔馀,千里盈一尺。

飞泉落寒空,细路缘绝壁。

如闻犬吠声,不见人行迹。

白云缥缈际,应有神仙宅。

阆风吹瑶华,知君有遐适。

顾君庙廊器,岂久在山泽。

形式: 古风

次韵答希哲见怀兼乞草书

墙外车音寂不闻,閒缘谁解病中纷。

凉风著意吹芳树,落日含情咏碧云。

高谊乍违黄叔度,清篇先枉沈休文。

秋来定有临池兴,榻得鹅群傥见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