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哭罗瘿公三首(其三)》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通过“寂灭方为乐,难禁一恸情”这两句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了深沉哀痛的氛围之中。诗人以“寂灭”为乐,却难以抑制内心的悲痛之情,这种矛盾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缘空能澹定,度胜是平生”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面对生死离别的淡定与超然态度,以及对逝者一生的回忆与评价。这里的“缘空”可能指的是对世间事物的无常和虚空的认识,“度胜”则可能是对逝者生前成就或品德的高度赞扬。
“骨髓诚何病,琴弦欲废声”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逝者身体病痛的同情与哀悼,同时也暗示了音乐(琴声)在失去重要人物时的无力与沉默,象征着情感的压抑与无法释放。
最后,“唱衣犹待瞑,霜露下严更”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唱衣(即唱着挽歌的衣物)等待夜幕降临,霜露已降,严寒的夜晚更加衬托出哀伤的气氛。这一场景不仅渲染了悲伤的氛围,也寄托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死离别、个人情感、超然态度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深沉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