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担西台和师文作

西台在何许,秋草暮云间。

十亩有馀竹,一窗无数山。

望远足离思,忧时多苦颜。

相看终惜醉,更挈酒瓶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西台在哪里呢,它坐落在秋草和暮云之间。
这片竹林有十多亩,窗外的山峦连绵不断。
眺望远方引发深深的思念,忧虑时事让我面容愁苦。
相互对视,心中满是珍惜,只愿借酒浇愁,再持酒瓶归去。

注释

西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指代某处地方。
秋草:秋季的草,象征凄凉或寂寥。
暮云:傍晚的云彩,增添哀愁氛围。
十亩:形容面积较大,竹林茂盛。
竹:象征高洁,也暗示清静。
一窗:透过窗户看到。
无数山:形容山峦连绵,视野开阔。
望远:远眺。
离思:离别之思。
忧时:忧虑时局。
苦颜:愁苦的表情。
相看:彼此对视。
惜醉:珍惜醉意,借酒消愁。
更:再,又。
挈:携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西台在何许,秋草暮云间”两句,设定了诗人所处之地,是一处远离尘嚣的西台,那里有着落叶纷飞的秋草和悠悠的暮色与浮动的云间相伴。

接着,“十亩有馀竹,一窗无数山”两句,具体描绘了诗人居所的景象。十亩之地种满了竹子,只需一扇窗便能望见层叠的山峦,这些自然景观构成了诗人隐逸生活的背景。

“望远足离思,忧时多苦颜”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情感。面对远处的风景,心中充满了离别之思,而对于当下的时代和社会状况,诗人也感到忧虑与痛苦,这些情绪都刻画在他脸上。

最后,“相看终惜醉,更挈酒瓶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间相聚时光的珍视,以及希望借助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诗中多次使用“无”字,如“无数山”,表明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观感,是一种超越数量、形态的体验,表现出一种深远和空旷之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真实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郑倅是岁七月同游和余韵复和酬之

高人遗世纷,山水好常酷。

监州当暑来,风露劳栉沐。

千里生清凉,万象入睐瞩。

公馀事幽讨,驾言访空谷。

岂知丛尔县,有此壮哉瀑。

飞盖缭崇阿,响屐穿翠麓。

林声疑雨鸣,石怪若釜覆。

辉辉倚天剑,凛凛寒水玉。

画图见所稀,瑶琴写难足。

馀霏湿巾袂,莹色照眉目。

平生此会心,一笑欲捧腹。

酒间出新篇,明珠粲盈掬。

留作岩壑光,长令鬼神伏。

东山怀太傅,濂溪想茂叔。

逸兴渺乾坤,真赏谢丝竹。

何由频执鞭,云峰恣游宿。

形式: 古风

雨中过湖

烟雨平湖短棹归,清秋休作楚词悲。

关心千里莼鲈兴,转眼一年橘柚时。

好景何妨閒处得,胜怀应少俗人知。

相过拊掌有奇事,添得锦囊无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顶山祷雨

官身缚尘事,日日如丝棼。

驾言适秋郊,开颜慰艰勤。

大田平如席,多稼绿于云。

早熟有饷穫,晚播方耦耘。

停鞭问父老,笑语何欣欣。

今年大好麦,稻复当十分。

天应怜百姓,似亦怜令君。

我本无善政,谤骂常纷纭。

独惭龙公赐,一念如相闻。

尚忧北山外,渐有龟坼文。

为尔乞终惠,洁齐炷炉薰。

何当足吾愿,丰年周九垠。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顷过周叔和见故人石应之诗及诸贤和篇大轴邀余继韵久不暇遣因通五夫诸李丈书划然有怀走笔寄之

别君二十年,往事飞鸟过。

相逢歌慷慨,颇复起衰惰。

朱颜各华发,此已无可奈。

结庐擅青山,吾独为君贺。

示我诸贤诗,三叹不忍和。

功名付千载,袖出莫轻作。

老去会有死,嗟来不如饿。

烛湖旁舍酒可沽,胜日相从同醉卧。

形式: 古风 押[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