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寻边三首(其二)

旗头指处见黄埃,万马横驰鹘翅回。

剑戟远腥凝血在,山河先暗阵云来。

角声恶杀悲于哭,鼓势争强怒若雷。

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鸱清啸伏尸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在旗帜指引的地方看见扬起的黄尘,无数战马疾驰如鹘鸟展翅
远处的剑戟上凝结着未干的血腥,山河似乎因预示的战云而变得阴暗
号角声凄厉如哀哭,鼓声激烈如雷霆争胜
日落时分,我登上寒冷的壁垒眺望,饥饿的鹞鹰在尸骸堆中清啸

注释

旗头:旗帜的顶端。
黄埃:黄色的尘土。
万马:成千上万的战马。
鹘翅:鹘鸟的翅膀,比喻战马疾驰。
剑戟:古代兵器,长柄剑和戟。
腥凝血:血腥凝固。
阵云:战争的乌云。
角声:战角的声音。
恶杀:极度悲愤。
鼓势:战鼓的气势。
日暮:傍晚。
寒垒:寒冷的壁垒。
饱鸱:饥饿的鹞鹰。
清啸:清厉的鸣叫。
伏尸堆:堆积的尸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役之后,战士在黄沙滚滚中寻找边境的情景。开篇“旗头指处见黄埃”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沙尘蔽天、战争残酷的画面。“万马横驰鹘翅回”则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混乱,仿佛无数战马在广阔的沙漠中狂奔。

接下来的“剑戟远腥凝血在,山河先暗阵云来”进一步渲染了战场上的血腥与阴霾,不仅武器上沾满鲜血,连山河景物也不得不为即将到来的战争阴影所笼罩。

“角声恶杀悲于哭,鼓势争强怒若雷”则通过军乐和战鼓的声响,传达了战斗中的凄厉与愤怒之情,仿佛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战士们的心境。

最后,“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鸱清啸伏尸堆”描绘了黄昏时分,战士们再次攀登冰冷的营垒,眺望着远方。这里的“饱鸱清啸”可能是指战后幸存者的哀鸣声,而“伏尸堆”则暗示了战争留下的惨痛遗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士兵们的心境,以及战后所带来的荒凉与哀伤,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悲壮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94)

李山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兵后寻边三首(其三)

风怒边沙迸铁衣,胡儿胡马正骄肥。

将军对阵谁教入,战士辞营不道归。

新血溅红黏蔓草,旧骸堆白映寒晖。

胸中纵有销兵术,欲向何门说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别杨秀才

因乱与君别,相逢悲且惊。

开襟魂自慰,拭泪眼空明。

故国已无业,旧交多不生。

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别墅

此地可求息,开门足野情。

窗明雨初歇,日落风更清。

苍藓槎根匝,碧烟水面生。

玩奇心自乐,暑月听蝉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牡丹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