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胡雏饮马傍江汀,炮火雷轰似不听。
骑马欲回还下坐,山颠去放海东青。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士英勇守卫国土的场景,充满了豪情与壮志。首句“胡雏饮马傍江汀”,以“胡雏”暗指敌军,形象地描绘了敌军在江边饮水的情景,暗示了战争的紧张局势。接着,“炮火雷轰似不听”,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战士们面对猛烈炮火的无畏态度,展现出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骑马欲回还下坐”,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灵活机动,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能够迅速调整战术,体现了他们的智勇双全。最后,“山颠去放海东青”,则以放飞海东青(一种象征自由和希望的鸟)为喻,表达了战士们对自由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未来胜利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智慧,也传达了他们对国家和自由的忠诚与热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不详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连朝鼓角震山阿,一夜沙场鬼火多。
月照汉家营悄悄,隔河拍手唱夷歌。
拂地骄鹰暗虎头,锦貂公子梦封侯。
杏花落尽田难种,布谷鸣残麦未收。
铜马讵能扶赤伏,黄州曾可号青州?
江村野哭声声苦,独赋「登楼」悔久留!
吉州烽火照江干,一夜腥风江水寒。
急撤万安防皂口,早催章、贡下棉滩。
云南戍卒全营去,「龙武新军」驻马看。
独见尺书来幕府,誓将坚卧砥狂澜。
南、诏诸军去不回,狼兵才费羽书催。
棉津天堑全虚设,章、贡孤城迥自开。
中丞屡下徵师檄,司马难登誓将台!
唯喜临江杨相国,亲提鹅鹳向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