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借历史人物淮阴侯韩信之典故,抒发了对历史人物命运与功业的深刻思考。首句“少年犹拜楚中尉”,描绘了韩信年轻时在楚国受到重用的情景,暗示了他非凡的才能和机遇。次句“雍齿封侯意岂同”,以雍齿与韩信形成对比,雍齿虽也封侯,但其地位与韩信不可同日而语,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独特感慨。
后两句“若使真王成帝业,功臣断不叹藏弓”,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假定韩信所辅佐的“真王”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么作为功臣的韩信就不会有“藏弓”的遗憾。这里的“藏弓”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指的是韩信被刘邦猜忌,最终被赐死的悲剧结局。诗人通过这一假设,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同情与对历史人物命运无常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反思,探讨了功勋卓著者在权力更迭中的命运变迁,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