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丙寅仲秋登舣舟亭赏桂,外子索赋

洗砚池边,舣舟亭畔,秋光乍晴堪掬。

幽寻无限好,正开遍一林金粟。栏杆曲录。

见隔坞回廊,临流修竹。

香何酷,午风轻散,俊游云属。满目。

看尽繁华,宛画图新展,十洲横幅。

斜阳金碧里,爱行遍、陂塘林麓。丰碑高矗。

缅一代英才,千秋芳躅。

吟情触、远天忽送,数峰浓绿。

形式: 词牌: 翠楼吟

鉴赏

此诗描绘了秋日登亭赏桂的雅致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交融。

首句“洗砚池边,舣舟亭畔”,以洗砚池和舣舟亭为背景,营造出文人雅士赏景的氛围。接着“秋光乍晴堪掬”一句,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特点,秋日晴朗,仿佛能伸手触及,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幽寻无限好,正开遍一林金粟”两句,通过“幽寻”二字,表达了诗人深入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而“一林金粟”则形象地描绘了桂花盛开的壮观景象,金黄色的花朵如同满林的黄金,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栏杆曲录”、“隔坞回廊”、“临流修竹”等词句,描绘了亭台楼阁周围的环境,曲曲折折的栏杆、蜿蜒的回廊、临水的修竹,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香何酷,午风轻散,俊游云属”几句,通过午后的微风轻轻吹散桂花的香气,以及云朵随风飘动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赏景时的悠闲与惬意。

“满目。看尽繁华,宛画图新展,十洲横幅”四句,将眼前的美景比作一幅展开的画卷,不仅展现了桂花林的繁盛,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欣赏。

“斜阳金碧里,爱行遍、陂塘林麓”两句,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景色,金色的阳光洒在陂塘和山林之间,充满了温暖与和谐的气息。

“丰碑高矗。缅一代英才,千秋芳躅”几句,由自然景观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丰碑高耸,象征着一代英杰的功绩与精神,千秋芳躅,则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的敬仰之情。

最后,“吟情触、远天忽送,数峰浓绿”两句,以诗人的情感触动为线索,引出远方天际的数峰浓绿,既呼应了开头的秋色,又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秋季赏桂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

黄兰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

聪明误,冰雪擅才华。

秋雨芙蓉人似玉,春风杨柳笔生花。云锦织流霞。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

聪明误,才藻损年华。

剩有新编工柳絮,堪嗟薄命比桃花。鸾驭返烟霞。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百字令.病怀

露华侵晓,酿春寒种种,动人愁绝。

底事三更眠不稳,窗外雨声凄切。

细数铜壶,频添绣被,兽碳红炉灭。

心情无那,不知还向谁说。

况是十载离家,半生作客,入世遭磨折。

辛苦好偿儿女债,赢得病怀如结。

梦绕青门,枕凝红泪,瘦影横残月。

晨鸡三唱,醒来又听檐铁。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浪淘沙.重读生香馆诗词题后

开卷便生怜。好句如仙。

玉钗敲断梦难圆,如此韶华如此过,那得延年。

底事不成欢。月夕花天。怀人题遍衍波笺。

个里伤心人不晓,说也凄然。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