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送行效张籍

一车南,一车北,身世悤悤俱有役。

忆昔论心两绸缪,那知相送不得留。

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

秋风忽起吹泥尘,双目空回不见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辆向南,一辆向北,人生忙碌各自奔波。
回忆往昔,心意相通,谁曾料到离别不能停留。
只听见马鸣声渐远,想要追赶,前方山路崎岖。
秋风突然刮起,卷起尘土,双眼空望,已无人影可见。

注释

南:南方,方位之一。
北:北方,方位之一。
身世:个人的经历和命运。
役:劳役,事务。
绸缪:紧密相连,关系深厚。
坂:山坡,斜坡。
秋风:秋季的风。
双目:眼睛。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别离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比南北方向的车辆,表现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忙碌。"身世悤悤俱有役"一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奔波劳累,以及内心深处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不舍。

"忆昔论心两绸缪"一句中,“论心”二字,意味着曾经共商讨过心事,"两绸缪"则是形容情谊深厚。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传递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别离的无奈。

"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一句,更是表现了诗人对远去友人的思念和留恋之情。这里的“马嘶”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而“上前坂”则透露了诗人想要追寻、不舍的心境。

最后两句"秋风忽起吹泥尘,双目空回不见人",以秋风和泥尘为背景,渲染出一种萧瑟而又孤寂的氛围。"双目空回不见人"则是诗人的视线中已经看不见亲朋好友的身影,这种描写增添了诗句的苍凉感。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比、回忆和现实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别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往昔美好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省兵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

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

前攻已破散,后距方完坚。

以众亢彼寡,虽危犹幸全。

将既非其才,议又不得专。

兵少败孰继,胡来饮秦川。

万一虽不尔,省兵当何缘。

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

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

省兵岂无时,施置有后前。

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

百官勤俭慈,劳者已息肩。

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

择将付以职,省兵果有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神宗皇帝挽辞二首(其二)

城阙宫车转,山林隧路归。

苍梧云未远,姑射露先晞。

玉暗蛟龙蛰,金寒雁鹜飞。

老臣他日泪,湖海想遗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秋日不可见

秋日不可见,林端但馀黄。

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

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

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日在梧桐

秋日在梧桐,转阴如急毂。

冥冥蔽中庭,下视今可暴。

高蝉不复嘒,稍得寒鸦宿。

百绕有衰翁,行歌待春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