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其二)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庆幸未曾被锄除,孤独的小苗守护着古老的根。
无意羡慕那储藏于朝廷的珍品,更不想靠近声名显赫的园林。
倘若被人欣赏,宁愿作为饰品佩戴,为了生存,切莫妨碍他人门户。
深林中蕴含的芬芳情意依然存在,这并非是为了博取人们的议论与评说。

注释

幸得:庆幸得到。
锄去:被锄掉、铲除。
孤苗:孤独的小苗,比喻诗人自己或某种特立独行的事物。
守旧根:坚守、保护古老的根基,保持本色。
旨蓄:指朝廷珍藏的物品,这里喻指受权贵宠爱、推崇的事物。
岂欲:岂肯、何曾想要。
近:接近、依附。
名园:著名的园林,象征繁华、荣耀之地。
遇赏:遇到赏识、被人欣赏。
宁充佩:宁愿作为饰品佩戴,即愿意接受欣赏但不强求高位或权力。
为生:为了生存、谋生。
莫碍门:不要妨碍到别人的门户、生活,即保持低调,不给别人带来麻烦。
幽林:深邃、寂静的树林,象征远离尘嚣、保持独立之境。
芳意:芬芳的意蕴、美好的情志。
在:仍然存在、保持不变。
非是:并非、不是。
为人论:为了被人们议论、评价,即不追求世俗的赞誉与议论。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自得之情怀的诗句。首先,“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未被打扰、依然保持原状的植物之幸运的感慨。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界中生灵坚守本性的赞美,也隐含着诗人对保持自我本色的执着。

接着,“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追求过度的华丽装饰和不企图靠近那些为名誉所改造的花园之情怀。这两句反映出诗人的淡泊明志和对自然本真之美的追求。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则是说当遇到赞赏时,也不过分地去装饰自己,以免为生活带来障碍。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最后,“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表达了诗人对于深林中独特美好的感受,并强调这份美好不是为了他人的评论而存在。这两句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个人体验和欣赏,是超越世俗评价的。

总体来看,这些诗句构成了一幅诗人与大自然对话的情景,流露出一种超脱尘嚣、追求本真自我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折杨柳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使至广州

昔年尝不调,兹地亦邅回。

本谓双凫少,何知驷马来。

人非汉使橐,郡是越王台。

去去虽殊事,山川长在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使还湘水

归舟宛何处,正值楚江平。

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

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惬情。

乡郊尚千里,流目夏云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