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柔弱的手中轻轻折下杨柳枝,以此寄托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一枝柳条虽微不足道,但珍贵之处在于它承载着故乡的春天气息。
美好的春光怎能长久停留,花香草绿转瞬便已不再是新鲜时景。
更为忧心的是远在边疆征战的爱人,面容与双鬓在风沙中渐渐老去。

注释

纤纤:形容手的柔弱细嫩。
折杨柳:折下杨柳枝。
持此:拿着这个(杨柳枝)。
寄:寄托。
情人:心上人,所爱之人。
一枝:一根柳条。
何足贵:哪里值得看重,此处意为看似微不足道。
怜:珍视,爱惜。
故园:故乡。
春:春天的气息或景象。
迟景:晚景,这里指春光流逝,时间推移。
那能久:怎能长久。
芳菲:花草的芳香与繁盛,泛指春景的美好。
不及新:不及新鲜时,即不再是最新的、最盛的。
愁:忧虑,担心。
征戍客:远在边疆征战的人,此处指诗中的爱人。
容鬓:面容和双鬓。
老边尘:在边疆风沙中变得苍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念和哀愁的情感氛围,通过折下一枝柔弱的杨柳来寄托情感。诗人将这普通的一枝柳送给远方的情人,表达了对故乡春天美好的留恋,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不再的感慨。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境遇,抒写了作为边塞征战客的孤独与苍老。

诗中“纤纤折杨柳”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景色之美,也隐喻着情感的脆弱和不堪。"持此寄情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托,通过这简单的行为传递出深厚的情谊。

“一枝何足贵”透露出诗人对这普通之物的珍视,以及通过它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渴望。"怜是故园春"则是对故乡美好春天的怀念,故园春景在这里成为了记忆中的温柔。

“迟景那能久”和“芳菲不及新”两句,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时间流逝和美好的无常。春光易逝,美好难再,是诗人对时光的深刻感悟。

最后,“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则转向个人命运,对于远离家乡、在边塞长久戍守的生活感到忧愁。"容鬓老边尘"一句,更是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头发斑白,身处边疆的孤独和苍老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出一种深远的怀旧和哀愁,是一篇表达乡愁与时光易逝主题的佳作。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使至广州

昔年尝不调,兹地亦邅回。

本谓双凫少,何知驷马来。

人非汉使橐,郡是越王台。

去去虽殊事,山川长在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使还湘水

归舟宛何处,正值楚江平。

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

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惬情。

乡郊尚千里,流目夏云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