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得胡仲芳诗次韵

天遣清明作小寒,人从赤壁上青山。

颇宜书更形骸外,赖有诗犹意气间。

一日水程无几住,百篇火急莫令悭。

杖藜径入渔樵去,从此因君得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上天安排清明时节带有几分寒意,人们从赤壁山头眺望远方的青山。
在这样的时刻,读书更适合超越世俗,幸好诗歌还能激发我们的志气与情感。
一日的水上行程没有太多停留,即使时间紧迫也不要吝啬创作。
我拄着藜杖沿着小路进入渔夫和樵夫的世界,从此以后,通过你我能往返于诗的世界和现实之间。

注释

清明:清明时节,中国传统节日,天气晴朗,适合扫墓祭祖。
赤壁:历史名胜,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形骸:人的形体,这里指世俗生活。
意气:志气、情绪,指精神层面的情感。
水程:水上旅程,指船行。
火急:紧急,形容创作的迫切性。
杖藜: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古人常持以行走。
渔樵:捕鱼砍柴的人,泛指田园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他以胡仲芳的诗为题材,通过清明时节的小寒气候,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首句“天遣清明作小寒”巧妙地将清明与小寒相连,暗示春天的到来却带着一丝凉意。诗人乘此氛围,登临赤壁之巅,远眺青山,心境开阔。

“颇宜书更形骸外”表达了诗人对书写的热爱,认为这样的时刻适合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而“赖有诗犹意气间”则强调了诗歌在艰难时刻给予的情感慰藉和精神支撑,它是诗人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

接下来,“一日水程无几住,百篇火急莫令悭”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情,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大量的佳作,毫不吝啬自己的才情。最后两句,“杖藜径入渔樵去,从此因君得往还”,诗人想象自己拄着藜杖,悠然步入渔樵生活,与自然更贴近,也期待能与友人通过诗歌交流,保持心灵的互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明小寒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寓含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守岁(其二)

大家投辖驻年先,共判今宵一醉长。

不管栖禽惊列炬,且倾浮蚁尽馀觞。

茶馗已作当关面,花柳谁知惜别肠。

看取平生双鬓发,也随新岁著新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守岁(其一)

人情怜旧复怜新,扰扰通宵杂笑嚬。

炷蜡煎膏留漏箭,买椒沽酒办厨珍。

一声竹里千家晓,百和香中九陌春。

莫道病夫无节序,明朝清镜满梳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成都二月十五日补试院呈同官

向来耆旧日争辉,太息西来万事非。

一笑烘堂吾岂敢,百年忧世泪仍挥。

洋洋大国风流在,奄奄诸生气息微。

欲挽岷江注东海,吾衰无力只思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曲湘湾

两崖左右蜜房穿,一水中间蚁线旋。

蹙起浪涡知有石,荡开云影倒窥天。

当洪没没青螺暗,过漱霏霏白琲圆。

我欲濯缨渠濯足,一生输与钓鱼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