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五)

石梁石柱石为碑,山拔泉飞石可移。

两玉堂仙一髡叟,自应名字万年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石梁石柱做成了碑,山势陡峭泉水飞溅,石头也能随意移动。
两位神仙居住在玉堂中,一位老者头发尽秃,他们的姓名应当永载史册。

注释

石梁:由石头搭建的桥梁。
石柱:用石头制成的柱子。
碑:石碑,用来刻写文字。
山拔泉飞:山势高耸,泉水飞溅。
石可移:石头可以移动。
两玉堂:两个玉制的殿堂。
仙:神仙。
髡叟:光头老人,指修道之人。
名:姓名。
字:这里指代人的名声或事迹。
万年垂:流传万年。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之美的诗句。"石梁石柱石为碑,山拔泉飞石可移"几字生动地勾勒出一副雄伟的山势图,以“石”为主体,形象地表达了山石的坚固与自然力的不可抗拒。在这里,“石梁”、“石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隐喻着时间的永恒和历史的沉重。而“山拔泉飞石可移”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连山石都能被改变,这种对比强调了自然界无常与生命易逝的哲理。

"两玉堂仙一髡叟,自应名字万年垂"这几字中,“两玉堂仙”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空间,而“一髡叟”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这位长者仿佛超脱了尘世的凡俗,拥有着不染世俗的清高品格。"自应名字万年垂"表达了对这位长者的景仰之情以及他名字将会流传千古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和仙境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心灵状态。诗人在景物中寻找精神寄托,表达了对于生命真谛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一)

来舆去马禁城空,丰乐楼消一炬红。

说与吴侬莫惆怅,龙墀犹化梵王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其十)

一犁酥润万牛耕,饭碗人间系死生。

公子楼头赏春雨,杏花树上听新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先天易吟三十首(其二十八)

嗜欲损为益,荣华降是升。

圆图观起处,生意伏阴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蒸]韵

先天易吟三十首(其二十六)

两重三画卦,半束百茎蓍。

避就殊凶吉,元无巧与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