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甫禁诗数年近复有作寄此奉怀

功甫诗无字,清息转肠腑。

奥如中一径,水竹萦深阻。

我尝窥其藩,穹烟淡遥伫。

颇疑此别派,金华或初祖。

七年捐音声,无弦亦不抚。

一夕天风还,涧户出宫羽。

儿童逐饧担,苦柏畏噍咀。

政恐念沟中,徒能作苦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钱仪吉的诗《潘功甫禁诗数年近复有作寄此奉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潘功甫禁诗多年后重新创作的情境。诗中的“功甫诗无字,清息转肠腑”表达了对潘功甫诗歌才华的赞美,即使没有文字表达,他的诗情依然能触动人心。接下来的“奥如中一径,水竹萦深阻”运用比喻,将诗歌比作一条深远幽静的小径,被水竹环绕,暗示其深沉内敛的艺术风格。

诗人通过“我尝窥其藩,穹烟淡遥伫”描绘自己对潘诗的欣赏,仿佛在远方静静地欣赏着那朦胧的烟雾,感受其深远的艺术境界。他推测潘功甫的诗歌可能源自金华派的精髓,甚至可能是这一流派的源头。

“七年捐音声,无弦亦不抚”则写出了潘功甫长时间的沉默,即使没有音乐相伴,他的诗歌创作并未停止。最后,“一夕天风还,涧户出宫羽”象征着潘功甫的创作灵感突然涌现,如同天风吹过,带来了新的诗篇。儿童追逐糖担的场景和苦柏畏惧咀嚼的意象,增添了生活气息,而“政恐念沟中,徒能作苦语”则表达了诗人担心潘功甫的诗歌过于沉重,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潘功甫诗歌艺术的独特解读和对其创作生涯的深情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好友诗歌才华的敬佩和对其作品深沉内涵的理解。

收录诗词(33)

钱仪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一)

初日上昆仑,玉色皓天地。

我欲采其英,万里莫由致。

黄河行中原,终古为患累。

去源日以远,浊浪日以恣。

探寻枉张骞,凿空难任使。

终将移大山,永为东南蔽。

底柱而受镌,恐非神禹意。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二)

立意常苦多,成事常苦少。

成之亦已难,复恐事非好。

长啸不周风,抚几悲远道。

远道欲相从,伤哉驽伏皂。

再拜房星精,如何产騕袅。

形式: 古风

寄怀姚中丞南归

去冬我罢官,公闻款柴荆。

往还曾几时,久矣岁序更。

昨来孟公所,同携景山枪。

移床昵就我,数语肝膈倾。

知我尝发奸,惜我不自明。

歌诗出《骚》《雅》,结念餐落英。

勿为外人道,但许贱子赓。

何以酬公知,唧唧寒螀鸣。

大雪皓千里,公马方南行。

三辅旧所治,欢此时玉盈。

羊裘犹可识,竹马知来迎。

滔滔江汉流,惨惨鸿雁声。

登樔而椓蠡,见之怆中情。

流亡趋杭州,万人隘一城。

分郡为之馌,公私竭经营。

皇心轸吴楚,百为仰深耕。

区画当如何,公抱济世诚。

愿谂良有司,话我东南氓。

条风散湖绿,碧草洲渚萦。

携孙试礼部,此乐天所令。

春回民熙怡,身退心和平。

重扣野云叟,一听芳郊莺。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玉山寓楼作(其一)

好山当户绿,树绿浓于山。

朝来尽失却,一白云萦环。

问云何心出,问云何时还。

不晴亦不雨,缭绕松竹斑。

久久飞不去,一帆度其间。

帆行已杳杳,云住犹间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