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事堂诗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

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

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

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

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

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

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

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驹所作,名为《荣事堂诗》。诗中描绘了对一位被皇帝赐予荣誉的太守的赞美与敬仰。诗中提到的“安阳太守韩公子”即为太守本人,他不仅在朝廷中有显赫的地位,还深受百姓爱戴。

诗中通过描述太守的日常生活和重要事件,展现了其忠诚、贤能的形象。如“晓带鱼符出卿寺”,表现了太守早起处理政务的勤勉;“公家请从忠献论”,则强调了太守的忠诚与贡献。诗中还提到了太守宴请宾客、宴席上亲自布置场景等细节,体现了其待人接物的周到与慷慨。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太守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如“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通过与古代贤臣的比较,进一步突出了太守的卓越品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太守后人的期许,“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预示着太守的美德将世代相传。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饱满,通过对太守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与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道德品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题采菊图(其一)

黄菊有何好,且寄平生怀。

遇酒兴不浅,无酒意亦佳。

此理谁复明,自昔寡所谐。

空馀采菊图,寂寞悬高斋。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题采菊图(其二)

今日菊始华,丛雁鸣相和。

若无一觞酒,如此重九何。

悠然数酌尽,会心岂在多。

醒来不复记,散发东山阿。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次韵胡元茂馆中直宿

我老百念冷,饥餐困来眠。

寄声同学儿,莫作旧眼看。

春风石渠水,小雨生微澜。

知君直宿夜,梦忆朐山泉。

起裁五字诗,意如溟渤宽。

白头和高唱,回光觉酸寒。

形式: 古风

靖康元年自南都移黄州八月十六日华藏民老渡江见访于定山下院一夕别去以诗送之

大师游华藏,法席雄诸方。

而我因夙缘,数入忧患场。

道眼宜见绝,交情未相忘。

呼舟渡宣化,访我山之阳。

夜榻蒲蒻稳,秋山蕙兰香。

问我当何之,笑指郡守章。

莫言千里殊,共此圆寂光。

脱有云水客,附书及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