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急就寄题王领军澹宁堂

澹宁主人洵澹宁,雄才大略今干城。

眼前台阁有山水,胸中仁义为甲兵。

偶来卜筑就羊石,开池留月涵虚明。

月明写影近桐树,枝高风爽来秋声。

秋声吹入月窗里,夜静天阶凉似水。

轻裘缓带掀紫髯,饮酒赋诗追大李。

诗成徐步绕花行,四面香风袭衣袂。

兴来坐石藉芳茵,长啸清歌皆至理。

却嫌城市无好山,买石连云归袖底。

横堆叠树拟蓬莱,旁观抚掌称奇哉。

天台雁宕不足数,嵩华衡岱遥相猜。

玲珑八面供指顾,行住坐卧堪徘徊。

山僧本是爱山者,闻之神爽心先写。

欲到城中试一看,紫陌红尘畏车马。

伸纸挥毫一赠诗,更须借重块然先生为作指头画。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澹宁主人”的人物,其人不仅才华横溢,且胸怀宽广,犹如国家的栋梁之材。他选择在山水环绕之地建屋,以仁义为兵,以山水为甲,生活充满了诗意与自然的和谐。月光下的池塘,映照着桐树的倒影,秋风吹过,带来了凉爽和宁静,诗人轻裘缓带,饮酒赋诗,其诗作如行云流水,香气四溢,令人沉醉。他似乎对城市的喧嚣感到厌倦,选择了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将山石带回家中,仿佛将仙境搬入凡间。他所创造的环境,让人联想到天台、雁宕、嵩华、衡岱等名山,玲珑剔透,引人入胜。

诗中不仅展现了澹宁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忱,通过赠诗和请求友人作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交流的渴望。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续前题备述园林花石之胜兼送领军入觐

块然之指迹删笔,澹宁主人神仙骨。

眼中之石意中山,地上之花天上物。

三人相对成一人,奇花怪石遥相亲。

未曾品花先品石,巉岩磊落通精神。

英峰苍翠宣峰洁,大理黑白湖山皴。

主人兼爱无彼此,搜罗合作席上珍。

五丁拔山出远岫,千夫飞挽归城闉。

安排布置得宜称,低昂俛仰由天真。

选工追琢备众巧,床屏几案光鳞鳞。

砚北古松出天目,白石堆盘美如玉。

拳枝侧干类风斜,虬鬣龙鳞映华屋。

屋边凿石作清池,类聚群分饶水族。

金鬐吹沫槿花红,银甲摇波莎草绿。

绿莎红槿互婆娑,掩映池中双芰荷。

亭亭独立群芳表,中虚外直无偏颇。

远风吹香满四座,芝兰同室葆天和。

黄花翠竹写情性,蜀茶仙杏连根科。

古桂含香待明月,腊梅先雪凌高柯。

百花丛里桐花实,大树门庭玉树多。

玉树高承仙掌露,南天桢干标铜柱。

汉台待筑上林春,主人骑马朝天去。

临川磨剑逐风云,华亭返棹随烟雾。

沉吟三笑别居亭,前路云泥怅延伫。

许留花石与山人,相伴衡门慰迟暮。

形式: 古风

寿诗

九天雨露桃花肥,行地老仙行若飞。

飞上桃花最高树,连花带子盈筐归。

归来分与儿孙吃,满腹文章光陆离。

老仙一饱一万岁,拍掌笑杀丁令威。

形式: 古风

华亭张北山过大通见赠赋答

隔江闻有北山翁,如雷灌耳心先通。

曾从卷帙见佳句,百尺寒冰洗尘虑。

出闻儒者讲理学,同声合喙推先觉。

为访程朱似续人,游遍八方周五岳。

轻车指北还指南,直到仙羊方驻脚。

席不暇煖突不黔,延伫二樵神跃跃。

与来杖策入朱明,四百峰头啸一声。

更寻七十二峰去,信宿云端吟月明。

行吟更问江门道,白沙祠墓生荒草。

登堂一拜一题诗,银榜贞珉传丽藻。

归来过我大通禅,袖出新诗见怀抱。

诗中许我王老师,是则是矣非亦非。

老师不打鼓与笛,大通鼓笛全不识。

诗中许我如澹公,似则似矣同不同。

澹公无可无不可,大通有可有不可。

诗中许我为忠孝,教外何曾涉名教。

先生名教有住著,大通名教无住著。

早来池上看莲花,莫放莲花自开落。

形式: 古风

贺圆老师主席庆云

三年不飞飞冲天,搅混世界旋乾坤。

三年不鸣鸣惊人,狮子丧胆狐窜奔。

老师本具菩萨心,无边刹土随现身。

撑住门庭春又春,刍卢掩室修正因。

宝华王座生埃尘,幺么领出诸波旬。

野干据室天地昏,藏身北斗甘隐沦。

龙蛇掩蛰云雷屯,久默斯要屈复信。

黑风吹散魔家民,慧日天光重发新。

百川赴海星拱辰,高踞大雄持庆云。

打开宝藏皆家珍,四凡十圣归陶甄。

钱贯井索左右陈,罩篱木杓上下根。

一时煅炼成精金,洪炉跃出光鳞鳞。

大通白发老声闻,举手加额珠江滨。

愿师法量如海垠,愿师道眼如月轮。

包荒云水无主宾,辨别龙蛇谁假真。

八十不须更行脚,直向毗卢顶?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