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元绂

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

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各保芳坚性,宁忧霜霰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们在年少时相遇,你我心意相通。
隐藏的宝石在砂石中不知其贵,直到被仔细寻找才遇见。
兰花秋天的香气永不消散,松树傍晚的翠绿更加浓郁。
各自保持芬芳坚韧的本性,何惧严霜寒雪的侵袭。

注释

相逢:相遇。
总角:指少年时期。
即:立即,马上。
同心:心意一致。
隐石:隐藏的宝石。
那知:不知道。
玉:比喻珍贵的人或物。
披沙:在沙中寻找。
兰秋:秋天的兰花。
香不死:香气永存。
松晚:傍晚的松树。
翠方深:翠绿更浓。
各保:各自保持。
芳坚性:芬芳坚韧的本性。
宁:宁可,宁愿。
霜霰侵:霜雪侵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名为《赠元绂》。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香气长存的情怀,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

“相逢在总角,與子即同心。” 这两句点出了诗人与元绂之间情谊深厚,一经相遇便如同心相通。"总角"一词,常用以比喻初次相识,表明他们的友情纯真而深刻。

“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 这两句借物言志,通过对隐于石中的美玉和埋于沙中之金的描写,象征着诗人认为真正的宝贵之物往往不为世人所认识,只有在特定时刻才被发现。这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友情和品格的珍视。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兰草和松树常用以象征坚贞不渝之志。这里,兰草在秋天依然保持其清香,松树在晚年更加郁郁葱葱。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各保芳坚性,宁忧霜霰侵。”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和元绂都应保持自己独立不移的品格,即使面临严寒和暴风骤雨,也不必担心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动摇。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比喻,传递了一种坚守内在美好、不畏艰难的情怀。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于友情和个人的品格的重视,以及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信念的决心。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赠花

酒为看花酝,花须趁酒红。

莫令芳树晚,使我绿尊空。

金谷园无主,桃源路不通。

纵非乘露折,长短尽随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人日梅花病中作

去年今日湘南寺,独把寒梅愁断肠。

今年此日江边宅,卧见琼枝低压墙。

半落半开临野岸,团情团思醉韶光。

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

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

洛阳桃李渐撩乱,回首行宫春景长。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汎长沙东湖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

綵舟浮滉荡,绣毂下娉婷。

林榭回葱茜,笙歌转杳冥。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从今留胜会,谁肯画兰亭。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静养千年寿,重泉自隐居。

不应随跛鳖,宁肯滞凡鱼。

灵腹唯玄露,芳巢必翠蕖。

扬花输蚌蛤,奔月恨蟾蜍。

曳尾辞泥后,支床得水初。

冠山期不小,铸印事宁虚。

有志酬毛宝,无心畏豫且。

他时清洛汭,会荐帝尧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