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童子市龟七以百金得而放之

百金为换七玄衣,自启筠笼俯钓矶。

白水真人聊并聘,清江使者遂同归。

负图可但逢时出,曳尾宁须与世违。

好去沧波莫回首,馀不亭下柳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不惜千金换取七玄仙衣,独自打开竹篮俯身垂钓江边
白水仙人暂且一同邀请,清江使者于是相伴返回
肩负天命只需适时显现,曳尾随波又何需违背世间
离去吧,不必再回头看那苍茫江面,只记得江畔柳树依依

注释

百金:极言其珍贵。
七玄衣:传说中的仙人之服。
筠笼:竹编的篮子。
钓矶:钓鱼的岩石。
白水真人:指仙人或虚构的高人。
清江使者:可能指使者或者寓言中的角色。
负图:背负神秘图卷,暗示使命或命运。
曳尾: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违:违背,不顺应。
沧波:苍茫的江面。
柳依依:形容柳树随风摇曳,象征离别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富家童子以高价购得一只七玄衣(可能是指罕见的龟)后,将其释放于自然的情景。首句“百金为换七玄衣”展现了童子对这只奇特生物的珍视和不惜重金的决心。他打开竹笼,让龟在钓矶旁自由游弋,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亲近。

“白水真人聊并聘,清江使者遂同归”运用了道教神话中的意象,将龟比喻为白水真人的使者或清江的宾客,表达了童子希望它能在自然环境中找到真正的归属感。诗人暗示,龟的回归是顺应天性的选择,而非被迫囚禁。

“负图可但逢时出,曳尾宁须与世违”进一步强调了龟的自由意愿,指出它无需为了迎合世人的眼光而出仕,宁愿保持其隐逸的生活方式。这里寓言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

最后,“好去沧波莫回首,余不亭下柳依依”祝愿龟儿在广阔的江水中自由自在,不必再回头留恋尘世,而那柳树则象征着诗人对童子善行的赞赏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尊重生命价值的理念。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云归兴

湖海周游未卜居,好山时一梦衡庐。

苦无事业堪调鼎,薄有生涯可负锄。

玩世阮公方蜡屐,归田陶令亦巾车。

屋头早晚东西住,愁绝江船夜雨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其三)

桑间无褐半饥人,斗粟千金不换银。

末路多惭逭沟壑,长年敢笑走埃尘。

江声直下黄牛峡,河势遥分白马津。

回首向来征战地,壮怀俱在只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其二)

江南淮北市初通,人语忻忻作好风。

抱耒只思耕陇底,买船谁复渡辽东。

向来熊耳真投甲,此去天山拟挂弓。

上策圣君今自治,白头忧国寸心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其一)

海上狼烽不起烟,兵戈犹记旧年前。

岩居有客能招饮,肉食何人为给鲜。

但得生涯类盘谷,可无风景似斜川。

共寻糊口田三亩,仍办遮头屋数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