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子良大令《吏隐图》

朝市之上竟何慕,抱林泉癖毋乃痼。

亦吏亦隐处乎中,随身所在两无与。

从事曾将唐畅嗤,高人莫强王俭附。

簪缨萝薜俱等闲,吾自见真位自素。

冯侯本是诗中仙,出山仍向山城驻。

衙斋昼静高卷帘,但见满阶花无数。

六月炎风羽扇挥,翛然独得烟霞趣。

明月长思湖上游,白云自任山间住。

朝看鸿鹄翔空冥,暮乐渔樵遗世虑。

身外何有彭泽官,梦中犹是柴桑路。

初读君诗气何豪,时时纸上光怪露。

将以伟抱观远谟,此才八极真横鹜。

披图何乃寄托殊,韬采敛锋忽改度。

示我含毫意邈然,有如诗境变亦屡。

其中甘苦尝已深,始知淡语胜奇句。

溪花不信笑杜陵,留司岂足縻白傅。

退衙无事手一编,止水在前心自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名为《题子良大令<吏隐图>》,通过对一幅名为“吏隐图”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世俗的疏离。诗中以“朝市之上竟何慕,抱林泉癖毋乃痼”开篇,直接点出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接着,“亦吏亦隐处乎中,随身所在两无与”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希望在官场与隐居之间找到平衡,不受两者束缚的生活态度。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如唐畅、王俭的例子,以及对“簪缨萝薜”的平等看待,诗人表达了对传统社会等级观念的超越,强调了个人内心的自由与独立。

诗中提到的冯侯,是诗人对友人的称谓,通过冯侯的形象,展现了出山后依然保持山林之趣的生活状态。在衙斋中,诗人享受着宁静与自然之美,满阶的花朵、六月的凉风、烟霞的乐趣,都成为他精神世界的滋养。诗人还表达了对远方游历的向往,以及对山间白云、渔樵生活的羡慕,体现了对自然与自由的渴望。

“身外何有彭泽官,梦中犹是柴桑路”,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不屑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即使在梦中,也希望能回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诗人在欣赏友人作品时,感受到其诗中的豪迈与深远,认为这种境界超越了寻常的奇句,更在于其蕴含的真挚情感与深刻哲理。

最后,“溪花不信笑杜陵,留司岂足縻白傅”,诗人以溪边的花朵自比,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同时也暗示自己不愿被官场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结束时,诗人描述了退衙后的悠闲时光,手捧一卷书,心如止水,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自然、自由与内心世界的高度关注,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向往。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严雪岑少尹《渔乐图》(其一)

一湾春水绿差差,小艇连樯晒网时。

如此多情鱼与水,只应冷眼老渔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严雪岑少尹《渔乐图》(其二)

烂漫船头夹岸花,团圞儿女足生涯。

年来颇被樵青笑,卖得鱼钱付酒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癸卯元旦

天近城南气早温,风光又喜到蓬门。

酒堪介寿宜乡味,彩岂娱亲亦主恩。

堂上春晖皇锡福,人间首祚帝调元。

曾叨岁岁平安赐,长佩胸前祝至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求志书院落成和冯子良大令(其一)

文教覃乡僻,儒风出吏循。

宏规开巨手,遗矩式先民。

乍喜林峦整,重瞻俎豆新。

千秋斯道系,此举亦嶙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