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钱君倚日本刀歌

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祅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丱老。

百工五种与之俱,至今器用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嗟予乘桴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叹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形式: 古风

翻译

昆吾的道路遥远不再通行,传说中切玉的技术谁能穷尽。
最近有宝刀出自日本国,越地商人从东海得到它。
鱼皮包裹着香木剑鞘,黄白交错镶着鍮和铜。
这把宝刀价值百金,落入知音之手,佩戴它可以驱邪避凶。
听说那个国家居住在大岛上,土地肥沃,风俗淳朴。
他们的祖先徐福欺骗了秦民,为求仙草滞留至老。
他带来了百工五种技艺,至今他们的器物都精细巧妙。
前朝不断有贡品往来,文人士大夫擅长辞藻。
徐福出行时的书籍未被焚烧,失传的上百篇文章现今留存。
法令严格禁止流入中国,世间无人能识古文字。
我感叹自己想要乘船去学习,但大海浩渺无渡口。
令人感伤,锈迹斑斑的短刀又算得了什么。

注释

昆吾:古代神话中的铸剑圣地。
切玉:古代高超的玉石切割技术。
日本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越贾:越地的商人。
鍮:古代金属合金。
攘祅凶:驱除邪恶。
徐福:秦朝方士,传说带领船队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
逸书:散失的古籍。
古文:古代的文字。
乘桴:乘坐小舟。
通津:渡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从日本传来的宝刀,刀身装饰精美,佩戴者可用于防御。诗中提及了徐福,此乃秦朝时期的一位方士,他曾被派往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但最终未归。徐福带去了百工五种,至今日本器物仍保有其精巧传统。诗人表达了对这把刀的赞美,以及想要学习但又感到无从着手的感慨。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了对异域文化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回顾。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

嗟予仕京府,谋禄非谋身。

岂徒劳百骸,消铄侵天真。

所畏旷官诛,敢辞从事勤。

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

虽有八尺床,初无偃息痕。

比归暂解带,日没轩窗昏。

援枕未及就,扑面愁飞蚊。

未能习律令,何暇窥皇坟。

夫君天才秀,明颍排纠纷。

右曹况清简,剸裂奚足云。

未遇且坚卧,逢时将致君。

行当起经济,膏沐醒吾人。

形式: 古风

和吴冲卿三哀诗

天生千万人,中有一隽杰。

奈何丧三贤,前后才期月。

邻几任天资,浮饰耻澡刷。

朝市等山林,衣冠同布褐。

外无泾渭分,内有淄渑别。

逢时敢危言,慷慨谁能夺。

圣俞诗七千,历历尽精绝。

初无追琢勤,气质禀清洁。

负兹惊世才,未尝自标揭。

鞠躬随众后,侧足畏蹉跌。

钦圣渥洼驹,初生已汗血。

虽有绝尘踪,不失和鸾节。

宜为清庙器,俨雅应钟律。

众论仍共然,非从友朋出。

群才方大来,軮轧扶帝室。

谁云指顾间,联翩化异物。

吊缞哭未已,病枕气已竭。

同为地下游,携手不相失。

绅绂顿萧条,相逢但嗟咄。

诵君三哀诗,终篇涕如雪。

眉目尚昭晢,笑言犹彷佛。

肃然来悲风,四望气萧瑟。

形式: 古风

和吴省副梅花半开招凭由张司封饮

帝乡春色岭头梅,高压年华犯雪开。

正与嘉宾思共醉,不须芳物重相催。

从车贮酒传呼出,侧弁簪花倒载回。

风雨难期王事剧,未知休沐几旬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宋郎中孟秋省直

夜久残暑尽,好风来满襟。

床空唯置枕,冠小不施簪。

竹影乱凉月,林梢转晓参。

人心有喧寂,何必欲云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