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凝炼,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华。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景象,其中“城阙”指的是长安的宫殿,“三秦”则是古称长安一带的地方名。风光里的远眺,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遥远的五津(今陕西关中一带),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与友人的相识和共同的情感。他们都是在外漂泊的人,故乡的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让他们之间产生了特殊的情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越空间距离的心灵交流,即便是相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强调了对远方朋友的牵挂和情感的深厚。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平淡而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岐路”即指诗人王勃被任命到蜀州(今四川成都)途经之地。“无为”意为无事,闲适自得。儿女共沾巾,是形容一家人和乐融洽的温馨场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朋友情谊的表达以及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王勃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壮阔的山水相结合,创造出一幅既有深远意境又不失温馨生动的诗画。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
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